教育部资源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06DFTB009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期上课题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道德与法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杜文雯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指导教师张丙元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感知不同场合身份有区别,理解公民的内涵,能举例说明。2.理清公民和国籍的关系,树立公民意识。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场景,能够分析公民身份与国籍的关系,初步建立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教学难点:树立公民意识。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5分钟一、故事体验,追溯起源(一)环节一:针对“公民”一词提问题1.在情境中引入身份。2.对“公民”一词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二)环节二:讲述“公民”一词的来源1.听录音:在古希腊,是所有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有公民身份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2.听录音:听完古希腊和古罗马有关公民身份的故事,你对公民一词有了哪些了解?3.出示表格:“公民”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6分钟二、创设情境,感知身(一)环节一:感知身份差异1.情境之英国外教: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预设发言: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是不同国籍的人。预设发言:拥有不同国籍的人就是不同国家的公民。2.情境之首都机场通关通道: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预设发言:外国人出入境不同于中国公民,需要对外国人持用的各种证件进行识别、询问和核查,耗时较长。预设发言: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实行分区办理,能够更好地进行出入境管理。保障了通关效率。小结:同学们,刚刚的几个情境表明了不同国籍、不同国家公民身份造成的差异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二)环节二:了解国籍知识1.了解“什么是国籍”: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2.国籍的取得方式:一种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3.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4.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是否正确5.小结:中国公民身份取得的唯一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9分钟三、创设情境,感知身份(一)环节一:了解中国国籍与中国公民身份的联系1.出示情境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所以说兰兰的爷爷是中国公民。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