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心理技能大赛(小学组)教案04合作体验馆——小学生涯规划课程之自我认知系列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主题分析小学高年級心理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1。本课主题是“自我认知”2系列中的“如何合作”,围绕“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这一个要求而设计。这个时期的学生,合作还是“原生态”的,他们之间能否合作往往建立在两两交情之前,还容易出现从众的情况。因此,引导学生体验合作,认识合作,学会合作是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2、学生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基一〔2012〕15号.2全懿.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课程需求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21,15:58-59.对于五年级学生10岁左右的孩子,同伴交往与同伴团体在此阶段形成。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也是他们未来更好完成社会化的基础。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在日常观察中发现,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两极分化——和一二年级大不一样,之前是因为距离近而自然成为朋友,而到四五年级开始依靠相同的爱好和兴趣,甚至价值观才能成为朋友。对于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孩子,他们往往很容易呼朋唤友,但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又沉默寡言的孩子,很容易变得独来独往。但是哪怕是最受欢迎的孩子,在合作上也是缺乏主动认知和技巧的。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本节课以“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