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优点,助我乘风破浪》教学设计西丽学校安怡静一、设计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作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等人创立的,它着眼于建立积极情绪、积极个人优势和积极关系。塞利格曼指出,心理学除了关注人心灵消极的一面,还应关注心灵积极的一面。本节课在践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感知、明晰、体验、最终使积极的心理品质得到持续发展。本节课我就利用了VIA品格优势量表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对量表各项优势得分情况深入挖掘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其自身优点如何发挥作用?哪些还有提升的空间?如何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探究,分析并完善自身的品格优势,促使其产生积极的行为。二、学生特征分析对于十一二岁的学生而言,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增强,逐步学会用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自尊的需要日益强烈,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不擅长关注自己身上得优点,或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模糊不确定。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只有不到20%的同学与家长探讨过关于自身的优缺点的问题,只有7.8%的同学明确自己的优点,54.9%的同学能够观察到他人身上的优点,29.4%的同学感到自卑,认为自己没有闪光点。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现实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并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出来,使积极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教学设计由浅入深,活动设计易于理解符合该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需求。三、教学背景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24种品格优势的具体含义,并完成了问卷调查,本节课展开环节会根据学生之前的问卷分数展开讨论。四、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问卷测试和画雷达图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自身突出的优点和有待提升的空间。(二)行为目标: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学习生活中识别并运用自己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