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023.9•学术《谁是最可爱的人》三层级解读及教学设计(南京市伯乐中学,江苏南京210038)◆教艺频道姚永胜2023年9月语文教学通讯Sep.,2023第1270卷第9期Bulletin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Vol.1270No.9摘要:可以从三层级角度对《谁是最可爱的人》进行解码与教学:文本取向引导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的事迹和品质,探究文本的建构之妙;对话取向建立文库,对报告文学形成系统性分析评价;读者取向以文本为例,落实教材的内化之用。关键词:文本取向对话取向读者取向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23)09-0072-02DOI:10.13525/j.cnki.bclt.202309024作者简介:姚永胜(1980—),江苏泗阳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伯乐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在报告文学教学中,文本取向有三个基本任务:一是解读文本呈现的浅层的人物形象;二是解读文本人物形象背后隐含的作者情感;三是从文本建构角度解码报告文学选材、结构、技巧等建构艺术。对话取向则通过大单元文库的设立,读者和文本形成对话和评鉴。读者取向进一步强化了读者中心论。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以设置四个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记叙的志愿军战士的事迹,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2.通过批注,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结构选材、语言风格等;3.与《一着惊海天》《“飞天”凌空》等形成互文阅读,研究报告文学的差异性并形成评价体系;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文本取向维度任务一:今天我们学习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标题的中心词是“人”,文章写了志愿军战士的事迹,学生自主阅读,用简明的话概括或复述文章的三个事例,并理解其中表现的志愿军战士精神。设计理念:文本取向维度的表层形象,写了什么。“英雄叙事基本上是以文学的形式显现着真实的生活”[1],笔者根据文本写人记事的特点,根据文本层级解码理论和学生阅读接受理论,设计课堂第一环节是解读语言创设的形象世界,作者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了三件事:松骨峰战斗、火场救人、防空洞谈话。分析事件背后所体现的人物精神:松骨峰战斗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火场救人体现了国际主义,防空洞谈话体现了爱国主义,这是“行为—感情”的逻辑思维体现。任务二:通过圈点批注,探究文本是如何塑造三件典型事例的?三件典型事例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次序能否调换?设计理念:“学习语文主要学习如何理解由语言文字建构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