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察·77·2023年/第6期/本雅明寓言理论视角下《卧虎藏龙》的江湖世界解读◎戴世昶(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本雅明在《柏林童年》中讲过一个故事:“该故事源自中国,讲述的是一位向友人展示他新作的老画家。画面上画着一个花园,池塘边一条狭窄的小径穿过下垂的树枝通过一扇小门,门后是一间小屋。当朋友们四处寻找这位画家时,他不见了,他在画面中,慢悠悠地沿着那条狭窄小路走向那扇门,静静地在门前停住脚步,侧过身,微笑着消失在门缝里。”[1]故事最后进入自己画中的画家与《卧虎藏龙》结尾纵身一跃的“玉娇龙”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即他们入画和转身的一瞬代表着各自的顿悟与解放。导演李安通过侠客“李慕白”、自由“玉娇龙”和传统“俞秀莲”三个人物及其爱恨情仇,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武侠血雨腥风的江湖世界,门派纷争被大大弱化,戏剧冲突也不强烈,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寓言”。李安使用极具古典审美意蕴的景物意象组合成了崭新的江湖世界,这同样是一个充满寓言的言意空间。因此,本文选择在本雅明寓言理论视角下对李安的《卧虎藏龙》进行解读,一方面可以对三位主角的精神世界做出新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重新感受李安构筑的寓言空间。一、寓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瓦尔特·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工业技术造成的现代艺术新发展,即新兴的电影艺术。但值得注意的是,本雅明关于电影的理论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导向,他的“灵韵”思想和寓言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着电影理论的内涵,尤其是寓言理论为体悟电影世界提供了一把独特的钥匙。“寓言”是理解和把握本雅明思想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概念。寓言理论最早形成于他对17世纪悲哀剧的分析,《德意志悲剧的起源》是他第一部论述寓言思想的著作。他首先提出寓言是与“象征”相对立的一个范畴,象征【摘要】寓言理论是本雅明文艺思想中极具个人特色的文艺思想,本雅明以此为理论出发点,形成了对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的经典批评实践,同时,他还创造性地运用寓言理论丰富了自身电影理论,他认为电影凭借现代技术影像化地呈现了他心中的寓言世界。《卧虎藏龙》是李安导演的一部具有东方审美意蕴和老庄思想内涵的武侠电影,从人物的精神内涵与意境的审美内涵两个方面,呈现了一个极具寓言风格的江湖世界。【关键词】寓言理论;《卧虎藏龙》;江湖世界【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6-0077-03【DOI】10.20024/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