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及其法律调整分析兰心蓉[内容]随着医疗水平和社会整体医疗意识的提高,医患关系成为了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很多医疗纠纷来说,对医患关系的法律关系以及概念界定等陛质进行法律定位,对于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保证医疗事业稳定开展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通过对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定位的分析,提出一定的法律调整对策,希望给相关^员提供一定借鉴。[关键词]医患关系;性质定位;法律调整;分析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23)20-0163-02作者简介:兰心蓉(1985-),女,藏族,青海西宁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犯罪和刑罚。医患关系指的是医疗机构和患者本人在一般的诊疗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关于这种性质的具体定位,目前在学术研究上还没有达成有效的共识。其性质定位不同,在处理医疗纠纷定位医患关系时也会产生不同。而随着医患关系的愈发紧张,一些现有的法律制度也无法满足医患关系的处理。因此通过对性质定位分析来提出一定的法律调整策略,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一、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一)民事法律定位对于医患关系的性质来说,有着很多学者认为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在相关事务处理上应该按照民法进行调整,这种民事法律定位的延伸,带来了医疗消费和医疗合同等定位。简单来讲,这种民事法律定位下的医患关系,就是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是接受效劳的一方,而医疗机构那么是提供效劳的一方,是一种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处理一些医疗纠纷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消费者保护法来进行调整和遵循。在这种关系定位下,由于医疗机构或者是医务人员主观过失导致的医疗事故,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患者产生的一种侵权行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侵权行为法来进行处理或者调整。除了这种消费者的关系定位外,民事法律定位也可也将医患关系看作为一种合同关系,即患者在医疗机构中产生的医疗行为是属于合同中的要约,而医疗机构所产生的诊治手段那么为承诺,这是合同关系定位的表达。(二)行政法律定位医患关系除了可以看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定位外,也有学者认为其是一种行政法律的定位。这种定位产生的前提,是将有关医疗事业看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无论是医疗机构的职权还是医疗机构职责,都会表达在行政法律规定的关系范畴中。而医患关系下的行政合同和普通的行政合同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医患关系的行政合同有着一定的多样性,具体来讲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