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及疫情报告制度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一、认真学习2022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二、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要了解主要以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甲类:鼠疫、霍乱乙类。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乙脑、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脑、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丙类。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政教处配合、校卫生室负责具体工作。2、工作任务(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四、严格疫情报告:1、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应当立即报告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由校卫生室或卫生主管人员统计后报告校领导,最后经确认和领导审批后由学校报告员上级教育主管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及时报告校卫生室,由校卫生室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报告顺序。学生→班主任→校卫生室或卫生工作人员→校领导→镇防保科和镇教委→区教委体卫科和区疾控中心。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XX县区茶山誉华学校传染病报告负责人:徐芳霞联系:17722369727第二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标准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效劳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报告病种:甲、乙、丙类及其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