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人事局构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确切的说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而发育形成起来的。在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下,城乡劳动力被禁锢在自己的区域里面的,没有流动,也就没有所谓的劳动力市场了。改革开放30年,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配合下,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转移,城乡就业竞争形成,其结果,最终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由市场配置的改革目标,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转入一个相对彻底的市场时代。一、“民工荒〞——劳动力市场开展新挑战人们一度认为现在中国劳动力就业领域的最大问题是总量问题,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顶峰期,各个渠道需要就业的人口都在激增,包括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下岗人员以及新生劳动力…。蔡昉认为,总量问题并不是主要矛盾,经过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继续发育,均衡是迟早的事情。关键还在于结构上面,“民工荒〞现象是最突出的反映。xx年,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沿海兴旺地区的企业先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特别是珠三角,那一年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就高达200万人,引起了社会上极大反响。随后几年,“民工荒〞愈演愈烈,范围蔓延至全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是对劳动力资源起根底性作用的。一个成熟、理想的劳动力市场能够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市场中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到合理、效益比较好的部门、行业和环节中去,到达“人〞和“事〞的匹配的最正确状态,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活力。而现在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已经很有力地证明了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影响到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时,劳动力市场没能及时、准确的传递这种信息,没能灵活有效地实现“人〞的自由流动,最终市场运动造成了一个扭曲变形的现象——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与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形成了断裂。这就反映出在中国当前的人口类型之下,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相对滞后。1、体制障碍第2页共6页户籍制度是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制度根源。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户籍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它仍然与就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相联系,起着“分割〞的作用,使农民工总是不能取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身份和待遇。这种分割首先是表达在就业政策存在着差异。农民工从进城的那天起,就被称为是“外来民工〞,各地政府在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行业、部门、数量实行种种限制,这些限制总是把外来劳动力排挤到低最低端的部门,去做城里人不愿意做的脏、苦、累的活。其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