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State,versus,Trait,Loneliness,Scales」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StateversusTraitLonelinessScales](Gerson&Perlman,1979;Shaver,Furman,&Buhrmester,1985)简介本节介绍的两个量表是要区分短期、可能为一过性、境遇性的孤独(称为状态性孤独)和长期、特质性孤独(特质性孤独)。Gerson&Perlman(1979)研究了长期孤独、境遇性孤独或无孤独女大学生的交流技巧。为做出这种区分,用1978版的UCLA孤独量表(Russelletal,1978,见上一节)检查两次,一次的指导语为“你在最近的两周内多少时间有此感觉?〞,另一次为“你一生中多少时间有此感觉?〞将全部受试按两项得分上下分别分为上1/3、中1/3与下1/3三组,非孤独组(n=14)最近(均值=28)和通常(均值-29)孤独得分都位于下1/3组。境遇性孤独组(N-19)最近(均值一52)孤独得分位于上1/3,而通常(均值=34)孤独得分位于下1/3。长期孤独组(n=23)的最近(均值=55)和通常(均值一60)孤独得分都在上1/3段内。Shaver等(1985)在大学新生中进行了一次纵向研究,始于学生夏季人学前,并在第一学年的秋、冬、春三个学期复查。他们编制了两个平行的量表,每个表包含11个条目,8条来自UCLA修订版(1980),3条来自NYU孤独量表(Rubenstein&Shaver,1982).之所以加上后面三条是因为它们直接提到孤独,而UCLA未如此做。从UCLA借用的条目为五级Likert评分。其中4条正序,4条反序。每个NYU条目都有自己的五分评标准。状态评定指导语是“最近几天〞,特质为“最近几年〞。两个表的分值均可从11到55分。信效度测试Gerson&Perlman在明尼苏达大学筛查了300名女大学生,发现“例可纳人研究。Shaver等在丹佛大学研究了400名新生,但只有1“名完成全部四次测试,并加人状态一特质分析。内部一致性:Gerson&Perlman未报告其量表的α系数。但由于UCLA表本身内部一致性好(a>0.90),因而该表亦应不错。Shaver等的量表在9个月中进行四次测试,每次的α系数均在0.88以上。重测:Gerson&Perlmen末评价其重测信度。Shaver的两个量表重测信度不一致,但与理论期望一致(特质性孤独较状态性孤独更稳定)。约两个月重测一次,特质性孤独相关为0.77-0.83,状态性孤独相关为0:29-0.64。象预期的一样,受试从家里来到学校这段时间里,状态性孤独变化最大。聚合效度:Gerson&Perlmen预测,状态性孤独者较特质性孤独者或非孤独者表达得更充分,这已被研究所证实。受试的表达程度与Beck抑郁问卷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