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哲学常识1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ocx
下载文档

ID:502669

大小:16.03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政治 一轮 复习 强化 作业 哲学 常识 11 世界 客观 存在 物质
哲学常识 第一课 第一节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例如伽利略、笛卡儿、爱因斯坦等,也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例如培根、莱布尼兹、康德等。这种现象说明(  ) A.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开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密切联系的 D.哲学和具体科学将会相互取代 解析:材料并不能说明哲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因而A、B不能选。D说法错误。 答案:C 2.为了开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给当地造成生态灾难。这说明 (  ) ①任何事物的性质都是不确定的 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①④观点错误。 答案:B 3.科学家们说,如果地球的温度再升高2.5摄氏度,全球30%的物种将会消失。当我们的汽车满街跑,当我们的工厂大量排放废气,当我们过度开垦……人类的不当行为不但成为其它生物的噩梦,也恶化了我们自身赖以生存的空间。这告诉我们 (  ) A.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 D.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并殃及自然,因此对我们的启示是尊重和保护自然,应选A,B、C与题意不符,D本身不对。 答案:A 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据此答复4~5题。 4.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 A.物质的惟一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 C.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根本前提 D.社会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解析: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表达了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前提。 答案:C 5.“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根底。〞这一观点 (  ) A.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独立存在的 C.成认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D.主张科学研究应脱离知觉主体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正确理解材料引述观点的哲学含义。“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即强调外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说成认外在世界的客观物质性,表达了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C项切合题意。其余选项的表述都没有正确反映材料意思,排除不选。 答案:C 2009年5月28日,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培育出了世界首批能够遗传转入基因的猴子。科学家在普通猴子体内植入一种来自水母体内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繁育出在紫外线照射下,脚底等皮肢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猴。据此答复6~7题。 6.日本科学家有意识地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转基因“荧光猴〞说明 (  ) ①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人并未创造物质本身 ③人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必须以自然物本身的存在为前提利用自然物本身的规律 ④人可以制造出新的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人的力量不能说是无穷的,同时自然界的存在和开展都是客观的,故①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目要求,④错误,因为物质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故此题选B项。 答案:B 7.自从有了人之后,世界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人类活动的痕迹,但我们还是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以下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 ①客观实在是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 ②客观实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不是客观实在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④客观存在的东西,就是客观实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是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所以①和③是正确的。客观实在的物质有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的那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电场、磁场、暗物质等,故②错误。因为客观存在的东西包括精神、意志等,而这些不是物质,所以④不正确。故此题选B项。 答案:B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没有神的创造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据此答复8~9题。 8.这段话说明 (  ) A.自然与人类社会是没有区别的 B.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神与物质世界是没有区别的 D.客观实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总和 解析:A、C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唯一特性,D项错误。 答案:B 9.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开展与自然界的不同之处是 (  ) A.自然界的变化开展是自发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C.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D.自然界的开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开展是没有规律的 解析:B、D两项说法错误。C项是它们的联系。 答案:A 10.“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开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解析:由题干中“欲静、不止〞这一题眼,可选出正确答案A。 答案:A 2009年11月5日中国电力报道,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逐步趋于成熟,产业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据此答复11~12题。 11.可再生资源,通常是指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这些能源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以持续利用。材料说明 (  ) A.自然物及其属性是客观不变的 B.利用自然的前提是成认自然物的客观性 C.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改造自然的前提是遵循自然规律 解析:题目主要说明了自然资源本身具有可再生的特点,因此B切题;A的说法错误,这里是利用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故C、D应排除。 答案:B 12.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主要说明了 (  ) A.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利用自然 B.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开展的客观过程 C.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是客观的 D.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 解析:能源利用技术的成熟,表达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开展,B正确;A的观点错误;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B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开展。据此答复13~14题。 13.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开展。这是因为 (  ) A.生产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B.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 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开展的高级阶段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题目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应选B项。 答案:B 14.上述事实充分证明 (  ) 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B.人类社会的变化开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 C.社会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 D.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根底 解析:支配社会开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说明了社会的存在和开展是客观的,应选C项。 答案:C 15.以下选项中既能坚持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又能驳倒“神创论〞观点的是(  ) A.从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自身开展的必然结果,既不是神的“杰作〞,也和人类无关 B.从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开展是不以人和“神〞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C.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控制于人的方案、目的和有条不紊的强制作用下 D.人类社会开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A、C、D观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有人说,自然界具有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而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而由人类社会活动形成的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对此你如何认识? 解析:不能因为有了人的意识的参与,就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应该从起源与存在开展的根底等角度去理解。 答案:(1)“自然界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开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局部。 (2)社会活动确实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社会确实也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但是由此认为“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实在性〞是错误的。首先,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其次,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即使人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也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所以说,人类社会活动虽然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但不能认为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17.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开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开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根底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和根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开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开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开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开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二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1)联系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开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认同? (2)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答案:(1)国家利益是每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国家既重视自己的国家利益,又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可持续开展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共同点,它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也关系到下一代的持续生存和开展;不仅关系到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也关系到兴旺国家的利益。在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开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开展问题上,经过联合国的努力,不仅达成了可持续开展的共识,而且形成了可持续开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也是可持续开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的原因之一。 (2)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一局部,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以这种认识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环境,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开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