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现场的逃生知识据统计,2023年全国发生火灾31.2万起,亡1582人,伤1065人。也就是,去年在我国平均每天发生火灾大约854.7起,其中,有4.33人因火灾遇难,给遇难者的家人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有2.9人因火灾受到身体伤害,有的伤病甚至难以治愈,造成伤者终身的心里伤痛。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各种旅游、度假、购物、聚餐、娱乐等社会活动形式多样、场所各异,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不同场所的消防平安环境条件的复杂,有一些场所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不平安的因素和火灾隐患,发生火灾的致灾因素和潜在的危险还存在。而火灾一旦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上述统计反映在我国平均每天至少有7.23个人的生命平安可能面临着火灾的威胁或侵害。所谓有备无患,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紧急避险的知识和方法,就有可能拯“救自己。因此,火灾现场中紧急避险逃生〞方法人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下面,把相关的消防知识介绍给大家,力图有备无患,祝人人平安。一、介绍火灾发生的四个阶段1初起阶段:起火后十几分钟里,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慢,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周围物品和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初起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也是人员平安疏散的最有利时段。因此,应设法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初起阶段。2开展阶段:燃烧面积扩大,燃烧速度加快。3猛烈阶段:燃烧强度最大,热辐射最强。4下降和熄灭阶段: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公共聚集场所和居民家庭火灾多为固体物质燃烧,固体可燃物在火灾初起阶段,多为不可见阶段,这时火源挥发出人眼很难观察到的微量烟雾颗粒,表现为火源面积小,烟和气体对流的速度缓慢,火焰不高,燃烧释放出来的辐射热能较低,不容易被人觉察。而一般人们发现着火时火势已经处于上述的第二、三阶段,即可见烟雾阶段或明火阶段,这时火势向周围开展蔓延速度到达较快程度。根据研究说明,建筑物室内在起火后,5-7分钟内是扑救火灾最有利的时机(消防队接警出动时间为5分钟的设计的根据)。如超过此时间,火灾进入猛烈阶段,就必须依赖消防队来灭火,快速撤离火灾现场。统计显示,火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的人是烧死者的4-5倍。浓烟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常见的建筑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5%(而人吸入一氧化碳的允许浓度为0.2%),人吸上两三口就会失去知觉,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