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息化开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开展对策2023年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快速推进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开展环境不断优化,根底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效劳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在物联网浪潮下,信息技术不断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及效劳方面渗透。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开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一、面临的关键问题〔一〕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农村信息化发推进很难形成合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受到多个部门的广泛重视,多头并进、多措并举,为信息化的开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不可防止地出现了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局面,缺少有效的统筹和协调。例如,信息产业部门积极推进宽带等进村入户;中组部推行的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为每村配备了计算机并接入了宽带,但这些设备或者闲置,或者只发挥了有限的功能,与农林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效劳机构没能形成互补和促进,各类社会职能部门针对行政村的工作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导致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多重浪费。农村信息化的开展与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组织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各级政府的重视力度、统一规划与有效管理是农村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农村信息化工作是一个涉及多部门行动的综合工作,为了保证农村信息化工作持续稳定进行,组建专门的信息化领导队伍、政策方针、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二〕缺乏对农村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信息供应与需求对接困难农业生产具有高风险性,产前、产中、产后都有大量的信息需求,而当前网络以及播送电视所提供的信息具有诸多硬伤:大量信息转载、重复,未能与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嫁接和整合,体现不出农业的地域性;虚假信息四处传播,甚至由此产生了伤农、坑农事件,网络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受到质疑;信息更新不及时,传播缺乏实效性,与农事结合不紧;信息内容大而化之,空泛单调,难以指导实际生产,这些都是信息缺乏有效组织和管理的体现。同时,信息供应与需求的对接存在困难:当前提供的信息以宏观、综合信息为主,缺少准确可靠的供求信息、市场行情、价格预测等内容;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够畅通,农民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以网络为主的信息难以到达农民手里;信息供应对象的分类和针对性缺乏,泛泛的信息不能充分满足种养大户等较大规模经营的农户需求。这些都成为农民对农村信息化置疑主要原因。〔三〕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根底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单一投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