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2023学年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基醇点一遍过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命题点2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及计算课件22.ppt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陕西省 2023 学年 年中 物理 一轮 复习 基醇点一遍 第五 物体 运动 命题 长度 时间 速度 测量 计算 课件 22
命题点命题点2 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及计算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及计算 目 录 面对面面对面“过过”考点考点 1 陕西陕西6年真题、副题精讲练年真题、副题精讲练 2 实验突破实验突破 3 教材重点实验 根底小实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6年5考)考点考点 1 面对面面对面“过过”考点考点 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 国际单位:_,用符号_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等 单位换算:1 km_m,1 dm_m,1 cm_m,1 mm_m,1 m_m,1 nm_m 米 m 103 101 102 103 106 109 (2)测量长度的工具 a.测量工具:常用测量长度的根本工具是_ b.刻度尺的使用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_和分度值,如下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 会放:如下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_,刻度尺的_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_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会看:视线要与尺面_ 会读:测量值应估读到_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_和_,图示木块的长度为_ 刻度尺 量程 1 mm 正 零刻度线 有刻度 垂直 分度值 数字 单位 3.84 cm【常考物体长度的估测】(6年5考)步行台阶的高度约为15 cm,教室每层楼高度约为3 m,课桌的高度约为0.8 m,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初中物理课本长约26 cm、宽约18 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mm,初中生走两步的距离约为1.1 m,人两眼间的距离约为7 cm,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4 cm,PM2.5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直径不大于2.5m的固体颗粒物 2.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 国际单位:_,用符号_表示.常用单位:分(min),时(h)单位换算:1 min_s,1 h_min_s.【常考的时间估测】(2022.2B、2022.5A)普通中学生跑完1 000 m用时约为34 min,1 min 内正常人的脉搏跳动大约为70次,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46 s,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大约为0.5 s 秒 s 60 60 3 600(2)测量时间的工具:实验室常用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计时(3)机械秒表的读数 a.观察表盘:小圈内示数的单位为min,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15 min,分度值为0.5 min;大圈内示数的单位为s,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 s;b.确定小圈的示数:小圈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圈的示数,故图中秒表小圈的示数为_min;c.确定大圈的示数:假设小圈内指针处于前0.5 min内,那么大圈内示数在030 s读数;假设小圈内指针处于后0.5 min内,那么大圈内示数在3060 s读数,故图中秒表大圈的示数为_s;d.读数:停表示数小圈示数大圈示数图中停表的示数为_s.4 41.9 281.9 3.误差和错误 误差 错误 _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 _避免,只能减小 能够避免 减小方法:a.多次测量求_;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c.改进测量方法 改正方法:a.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b.读数、处理数据时细心 测量值 不可 平均值 速度(近6年必考)考点考点 2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022.31(3)(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_,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_;(2)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_,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_ 2.速度及其测量(2022.31)(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与_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_表示(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_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_,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_ 路程 快 时间 快 路程 时间 v 快慢 路程 快(3)公式:v=_(6年5考)(4)单位 国际单位:_,读做_,符号为_ 常用单位:厘米/秒(cm/s)、千米/时(km/h)单位换算:1 m/s _km/h.(2016.25第2空)s表示路程 t表示时间 v表示速度 1km10001h3600st米/秒 米每秒 m/s 3.6 直线运动(2016.3C)考点考点 3 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_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的(2)图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甲、乙所示 a在如图甲所示的st图像中,图 像是一条过_的直线且直 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的是速度的大小,倾斜度越大,速度越_;不变 相等 原点 大 b在如图乙所示的vt图像中,图像是一条_的直线且图像所对应的纵坐标就是_的大小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_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3.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平行于时间轴 速度 变化 vst陕西陕西6年真题、副题精讲练年真题、副题精讲练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6年5考)考向考向 1 14题判断正误 1.(2022陕西4题A 0.5分)足球的直径约为40 cm()2.(2022陕西2题B 0.5分)假设从地面入口到地下站台共100个步行台阶,那么站台到地面的竖直高度约 50 m()3.(2022陕西2题AB 1分)A.初中生大拇指的长度一般约为10 cm()B.篮球从篮板上的篮圈落到地面的时间为1 min()4.(2022陕西5题A 0.5分)初中学生50 m跑步测试成绩一般是30 s()5.(2022陕西31题8分)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需要测量的 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 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屡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_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_水平段BD的高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2014.31)考向考向 2 第5题图 vst时间 同一 大于(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BC_vCD,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_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在_点的速度最小(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m/s.(计算结果保存两位小数)路段 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 s1)AB 50.00 0.45 1.11 BC 50.00 0.60 0.83 CD 50.00 0.75 0.67 DE 100.00 0.93 1.08 摩擦力 D 0.74 6.(2022副题32题7分)图甲所示为同学们经常玩的“纸蜻蜓,把它从高处释放时会旋转着下落为探究纸蜻蜓下落时的运动特点,小海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方案一:通过比较纸蜻蜓下落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判断其运动快慢的变化;方案二:通过比较纸蜻蜓下落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判断其运动快慢的变化.(1)因为纸蜻蜓在下落过程中某一时刻的_难以 标记,小海选择了方案一进行实验.(2)为保证纸蜻蜓下落时做直线运动,小海用三张相同 的纸条做成纸蜻蜓,实验应在_的环境下进行.位置 无风 第6题图甲 路段 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OA 50.00 0.27 AB 50.00 0.25 BC 50.00 0.23 CD 50.00 0.22 DE 50.00 0.22 第6题图乙(3)按图乙所示,在竖直方向上测量相等的距离并标记,将纸蜻蜓从O点由静止释放,用电子秒表测量纸蜻蜓到达A、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纸蜻蜓在OB段做_运动,说明重力大于阻力;在CE段做_运动纸蜻蜓从O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所受的重力大小不变,所受的空气阻力随速度变化的规律是_.(4)小海将纸蜻蜓拆开一些空隙,如图丙所示,重复前 面的实验,发现纸蜻蜓下落时几乎不旋转且比旋转时 下落地更快了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旋转的纸蜻蜓 下落较慢的原因是_ _.加速 匀速 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变大 第6题图丙 纸蜻蜓旋转下落时受到的阻力比不旋转时受到的阻力大(其他合理说法均可得分)速度相关计算(近6年在综合题中涉及计算5次,2015年考查速度的单位换算和运动图像)考向考向 3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 7.某国产电动能源汽车已经投入生产,其最大设计速度为180 km/h,合_ m/s;假设汽车行驶90 km耗时45 min,那么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km/h.50 120 8.(2022铜仁)如下图,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错误的选项是()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做变速运动 C.vAvB D.B物体运动1.5 s通过的距离是3 m 第8题图 B 9.(2022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下图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那么由图像可知()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第9题图 D 基础小实验 实验突破实验突破 命题点 运动状态的判断、计算平均速度 1.如图是一个苹果由静止自由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05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做_(选填“匀速 或“变速)直线运动;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0 cm,那么苹果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_m/s.(SK八上P114图529 BS八上P71图319)变速 3 实验视频见实验视频见超值配赠超值配赠 实验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014.31)教材重点实验 命题点【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v )2014.31(1)2.实验主要器材及作用(1)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2)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斜面(让小车获得运动速度)ts(4)金属片(确保终点在同一位置,方便更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3.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见考前必备P4)4.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倾角过大小车运动太快,不易测量时间)5.小车运动距离的测量(“头对头或“尾对尾测量)6.屡次测量的目的(减小误差)2022.31(2)7.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2022.31(2)第2空【分析数据、总结结论】8.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2022.31(4)9.比较小车在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2022.31(3)第1空【交流与反思】10.误差分析(主要来自于时间测量产生的误差)2022.31(2)第1空(1)测量时间偏大,那么测量速度偏小(表现为小车到达终点未立即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2)测量时间偏小,那么测量速度偏大(表现为小车未达终点停止计时或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11.小车的运动状态(加速运动)12.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2022.31(3)第2空 13.小车下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022.31(3)第3空(1)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2)局部机械能因克服摩擦做功转化为内能2022.31(2)第3空 14.改变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15.实验方案的评估及分析 例(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一题练透一实验 加速 不平衡 例题图甲(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m/s,CD段的路程为_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_vBC(选填“、“或“)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v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