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其对休克的微循环变化和内脏继发性损害较严重本病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称为内毒素性休克在感染性休克的病人中,可能未见明显的感染病灶,但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4.3kPa白细胞计数>12×109或<4×109,或未成熟白细胞>10%鉴别冷休克(低动力型)神志躁动、淡漠或嗜睡皮肤色泽苍白、发绀或花斑样发绀皮肤温度湿冷或冷汗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脉搏细速脉压(mmHg)<30尿量(每小时)<25ml较多见,可由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而且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休克加重时也成为“冷休克”。至晚期,病人的心功能衰竭、外周血管瘫痪,就成为低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高动力型)神志清醒皮肤色泽淡红或潮红皮肤温度比较温暖、干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2秒脉搏慢、搏动清楚脉压(mmHg)>30尿量(每小时)>30ml较少见,仅是一部分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治疗治疗休克重点是恢复灌注和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氧。最终目的是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一般紧急治疗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的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首先采用晶体液和人工胶体液复苏,必要时进行成分输血积极处理原发病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施行手术处理原发病变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宁酸毋碱,酸性环境能增加氧与血红蛋白的解离从而增加向组织释氧使用碱性药物须首先保证呼吸功能完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应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脏和脑血流灌注,又能改善肾和肠道等内脏器官血流灌注血管收缩剂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等多巴胺是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兼具兴奋α、β1和多巴胺受体作用,其药理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10ug/(min.kg)]时,主要是兴奋β1和多巴胺受体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扩张肾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血管大剂量[>15ug/(min.kg)]时则为α受体作用,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抗休克时主要取其强心和扩张内脏血管的作用,宜采取小剂量。故对休克病人,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首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较多巴胺强,通过兴奋β受体增加心排出量和氧输送,能改善心泵功能。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是治疗感染性休克最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扩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