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AMPUS教学纵横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小学科学教学“四部曲”一牛荣芳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积淀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智慧和价值观念。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融人现代教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应当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态度责任、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教学的融合意义1.拓展学科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教学的融合在拓展学科内涵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历史和艺术元素,与科学知识相互渗透,拓宽科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相结合,学科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科学背后的原理与意义。例如,通过儒家思想的关注平衡与和谐,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形式也可以与科学知识相融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科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不同领域具备更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这种教育模式为培养有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未来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培育创新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诚信、谦逊和审慎等价值观,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德和创新的能力。这些价值观与科学研究中的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相互契合,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和创新中更加坚持真实、勇于探索。培育创新思维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价值,也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思无邪”和“知行合一”等观念,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超越常规思维,追求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将这些观念融人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固定思维模式,培养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从而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更为卓越的成果。3.提升综合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从而更有能力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以及审美理念等,都可以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的思考框架。这种思维模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形成更全面的判断和决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