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A·(时政)·议题教师幸福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教师而言,追求并享有职业幸福,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权利,更是教师职业发展最为绵长的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使“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职业幸福感既关系教师自我发展,又关系学生健康成长,还关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职业被公认为是一项重道德、高强度、多责任的职业。在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浪潮中,教师群体深陷内心情感与现实冲击的拉扯之中,工作压力与职业风险日趋突显,教师职业幸福感面临挑战。围绕教师职业幸福感,本刊记者专访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雷云,就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体系构建、提升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对“教师幸福”作理性审视,助力广大教师更好地追求职业幸福,享受职业美好。“教师幸福”意蕴剖析《四川教育》:谈论教师幸福,绕不开对“幸福”的理解。您是如何理解幸福的?雷云:说到幸福,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快乐。理解幸福,有必要把它和快乐区分开来。一般来说,快乐是感性的,不光人能获得快乐,动物也能获得快乐。而幸福是人独有的一种感受,且不是一般感受,而是一种理性的快乐。伴随着人的成长,理性也是一个逐渐增长的过程,未成年时的理性水平较低,成年之后理性水平逐渐增高。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在幼年阶段,人更多的是获得快乐,对幸福的感受要少一些;在具备相当的理性水平之后,他才对幸福有了更多的感受。《四川教育》:那什么是理性的幸福?雷云:从实践来讲,理性就是朝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去奋斗,为之努力,最终实现目标。经历了这一理性实践过程,人才可能感受到幸福。目标处在未来时间点,所以,我认为幸福是立足于未来的,是从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反射到当下所产生的一种持续的心境。《四川教育》:联系到教师职业,可否对教师职业幸福进行一种具象的描摹?雷云: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对我们理解教师幸福或许有帮助。20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晏阳初从美国学成回国,带领一群知识分子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运动。这群教师几乎都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知识界很有名的人,甚至有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负责学校的卫生健康,他们无不热情投身到这场教育运动中。为什么大家如此有干劲地跟着晏阳初扎根农村搞平民教育?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