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第28卷第1期DOI:10.19411/j.cnki.1007-7030.2024.01.003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gzhou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an.2024Vol.28No.1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居民“民生三感”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CSS2021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唐任伍,杨雨杉(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制约。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以及居住于城市的农村居民三大群体的“民生三感”水平存在显著群体异质性,呈现出一定程度“伊斯特林悖论”特征,但尚未形成“马太效应”;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房屋拥有量、负债额度、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政府服务和社会供给等因素对“民生三感”水平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建设普惠型、发展型、品质型民生,能够有效地凝聚民心、激发消费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差异;民生三感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7030(2024)01-0030-19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治国之道,富民为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③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但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还要正视我国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思想发展史”(18ZDA012)作者简介: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6日,第1版。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42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54页。·30·尤其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①。因此,控制和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点任务和关键锁钥。②增进民生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共同富裕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