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No.3近年来,随着视频网站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语纪录片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中字幕翻译至关重要。纪录片作为结合音、画、文等多种模态的语篇,其字幕翻译也需要考虑文本模态与非文本模态的配合,保证目标语字幕的表达节奏和叙事完整性,以有效传达信息,实现跨文化交际。下面以纪录片《灭绝的真相》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字幕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一、《灭绝的真相》简介《灭绝的真相》(Extinction:TheFacts)是一部由BBC推出的阐释性纪录片,该片描绘、探讨了由人类造成的“第六次大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丧失,以及该现象的形成原因、严重后果和可能的挽救方法。阐释性纪录片通常具有真实性、使用证据剪辑、表达意图明确、重视解说词等特点。该类纪录片意图通过对事件的展示引起观众的反思和情感共鸣,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观点和主题,因此整体叙事呈现出冷静克制、尽力还原真实现象的风格气质。《灭绝的真相》中的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符合上述特点。在语言模态方面,该纪录片大量使用生态相关领域专家的人声同期声,用语、观点和视角都相对客观。在非语言模态方面,大量真实的直拍镜头、合适的构图和剪辑技巧,与节制的音乐音响有机结合。如此的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出巧妙、优秀的信息传达方式。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DiscourseAnalysis)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指在进行话语分析时,除了关注语言模态外,还要关注声音、图像、动作、表情等非语言模态。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Haris)首次提出并使用“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这一术语,随着社会发展,“话语分析”逐渐成为一个研究门类。20世纪60年代末,非语言元素开始被纳入话语分析的研究范畴。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获得了更多的实证数据和技术支持,研究者也得以对视频、图片、音频等模态进行更多的对比分析。1996年,克雷斯和利温(Kress&Leeuwen1996)提出除了基本的语言符号外,颜色、图像、音乐等资源符号系统也是参与交际过程中的渠道和媒介,它们共同组成模态的概念。进入21世纪,朱伊特(Jewitt2009)认为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时,应在一个更大的多模态语境中进行,并考虑语言与多模态语境的关系。博罗德(Borodo2015)表示:除了语言外,意义还通过许多其他模态来表达,如图像、手势、目光、颜色等,这些模态在具体情况下与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