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esteachers@163.comTel:027-87158992ENGLISHSQUARE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青岛非遗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陈超孙慧颖[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挖掘了部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对于青岛和中国的非遗外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对纪录片中的英文字幕翻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模式下译者如何更好地表达青岛非遗故事。[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纪录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2-0032-04作者简介:陈超,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孙慧颖,山东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收稿日期:2023-5-16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这对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微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焦道利,2015)。微纪录片也因此成为记录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形式。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纪录片中的字幕翻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出发,从四个层面对《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希望对纪录片字幕翻译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从而提高观众对于青岛非遗的全面认识,促进非遗的对外传播效果。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概述法国作家、思想家巴特(RolandBarthes)是最早开始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学者之一,他于1977年发表了《图像的修辞》一文,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时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关系。全面建立起社会符号学多模态分析的则是克莱斯(GuntherKress)和范莱文(TheovanLeeuwen),他们在三大元功能的基础上将元功能扩展至视觉模式。Kressetal.(1996)认为,正如语言的语法规定了词如何组成词组、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决定了所描绘的人物、地点和事物如何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陈述”。在国内学界,李战子(2003)最先开始对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介绍,并阐述了其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自此,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