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2023年第19期[摘要]瓦猫是西南地区极为流行的脊兽雕塑,其中白族的瓦猫以剑川地区最具代表性。时至今日,瓦猫制作技艺在剑川甸南片区依旧还在延续,但现在剑川瓦猫工艺制作还处于基础阶段,面临种种挑战。基于此,本次调研旨在理清剑川瓦猫的制作工艺和发展趋势,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记录等形式,梳理出了剑川瓦猫的样式种类、制作工艺,并分析了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在陶土的配比上由于过分依赖以往烧制陶器的经验,缺乏对陶土中沙土含量配比的探索,致使瓦猫无法进行精细化的转型;其次,在专业制陶设备方面,没有及时更新制作设备,导致制陶过程中易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关键词]剑川瓦猫;黑陶;工艺;白族[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556(2023)19-0046-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段子玲,宋婕.剑川瓦猫工艺探析[J].天工,2023(19):46-48.段子玲宋婕*云南艺术学院剑川瓦猫工艺探析作者简介:段子玲(1996—),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设计。*通讯作者:宋婕一、剑川瓦猫简介瓦猫是云南建筑中的一种屋脊神兽,它通常安置于传统民居大门的门顶,或正屋的屋顶上,它的长相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嘴巴和屁股相通,有辟邪镇宅、吸财纳福的寓意。在云南分布较广,由于云南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审美等不同,各个地区的瓦猫各具特色,叫法不一,制作工艺也不相同,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基本相同。剑川县属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口占91.6%。当地居民称瓦猫为“独够兽”或“独角兽”,也有人叫它“四不像”,是狮子、老虎、麒麟、独角兽的合体。四脚蹲立于瓦片上,头上长着一个独角,造型凶猛夸张、生动活泼,整只瓦猫嘴巴张开较大,有两只竖起的耳朵和四颗锋利的牙齿。剑川瓦猫制作技艺在2023年6月被列入剑川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瓦猫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剑川白族土陶制作技艺中的一个类别。二、剑川瓦猫的历史发展剑川位于云南滇西北地区,如今剑川瓦猫主要分布在剑川县城南边的甸南镇。甸南镇剑湖西岸边的海门口遗址挖掘出大量距今五千三百多年的陶器,说明剑川先民早在远古时期掌握了制陶技术。如今在甸南镇214国道周边也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剑川瓦猫制品,由此可知瓦猫的制作工艺在剑川具有普遍性的特点。瓦猫在剑川产生的时间已无从考究,但从剑川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