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024/0I/语文教学与研究/聚焦与思考/阅读教学高阶思维培养:由理解走向思辨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为例童志国童志国,安徽省铜陵市第十八中学教师。摘要:致力于文本内容理解和掌握的阅读教学,其价值取向是理解性阅读,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阅读教学,既要理解和掌握内容,又要超越内容走向掌握形式奥秘,故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要从理解性阅读走向思辨性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文章以经典名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试图给思辨性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以期真正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之愿景。关键词:阅读教学;理解性阅读;思辨性阅读;高阶思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语文课程内容很复杂,既有文章学的知识,又有修辞学的知识,还有古、今汉语的知识等等。语文课程到底要学习哪些内容?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经验性和随意性。语文课程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检测学的效果等等,完全由教者做主,既没有统一的标准,又不考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课堂整体教学效益岂能不低?所幸的是,在语文学科性质的明确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作了清晰的界定,尤其是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了避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走向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之路。然而,考察一线课堂的阅读教学,笔者发现教者并没有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教学效率仍然较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听课和反思,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阅读教学的目标仅仅停留在理解性阅读的层面,在理解文本内容上兜圈子,满足于掌握文本写了什么,不能深入文本内部矛盾,进行分析性、思辨性解读,这导致学生阅读乏术,视野狭窄,思维固化。下面笔者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经典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下简称《林》)为例,简要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从理解性阅读走向思辨性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真正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些许思考和做法,以求方家指正。一、理解性阅读教学和思辨性阅读教学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此不难看出,语文课程其实是一门形式课程,是关于如何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