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0…引言1851年伦敦水晶宫博览会开幕时,展出的工业制品普遍呈现出装饰的滥用,甚至比市场商品滥用装饰的程度还要高。在本次展览中,当代设计师就装饰的意义展开了深入讨论。其中阿道夫·路斯提出的“装饰即罪恶”观点,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理念。但在现代主义设计实践中,常存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理论上反对装饰,实践中却难以摒弃,这构成了所谓的“装饰悖论”[1]。路斯的观点并非全面否定装饰,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对装饰进行区分。他认为,传统装饰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具有深厚价值;而另一种装饰与工业社会发展相悖,缺乏社会伦理功能,因此需要反对。由此可见,路斯并非一味否定装饰,而是对特定类型的装饰持保留和批判态度。1…现代装饰中的“减法”在《新华字典》中,“减法”的释义是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一种数学方法。装饰“减法”是一种运用减法原则进行装饰设计的方法,它强调“去除”和“简化”,只保留设计元素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以展现出产品的简约与品质。爱因斯坦曾说:“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必有一种简洁的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纽约的极简主义,要求在观念上削弱艺术家本身的情感表现。它取代了传统的艺术风格,在视觉上受到几何学和抽象风格的影响,主张回归物品最本质、最纯粹的形态,并将此作为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简约虽然是极简主义的核心,但这种极简并不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而是一种优雅和纯粹的体现。简而言之,它主要体现一种质感,而这在现代装饰中已成为潮流。现代装饰“减法”的第一种表现为对“断舍离”理念的应用。“断舍离”理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作为极简主义的延伸与发展,进一步强调了精简与舍弃在美学与生活方式中的核心地位。“断舍离”引导人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摒弃无关紧要的琐碎日常,以提升自己的效率和专注力。现代装饰“减法”的第二种表现为中式禅意设计。它类似哲学观中的“无即有、有即无”和“少即多、多即少”。而本我,不矫情,正是禅意中式设计空间的布局形式,也是禅宗的态度,其能唤起人们对朴实自然的追求。在中式禅意设计空间中,人们可尽情感受独特的“禅”文化所带来的“禅韵”,进入融合了现代意味的“禅境”。面对禅宗美学中的“简素”思想,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利用产品的外形实现意境的表达,让“简”在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展现禅宗装饰的“减法”在苹果品牌塑造中的应用研究付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