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心理健康┆学生发展中职“9+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梁永安(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四川广元628040)【摘要】实践研究中开发的心理绘画疗愈课程能帮助学生自我真实表达,进入潜意识,促进宣泄;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整合和发现自我能力。结合中职“9+3”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并实施了三个绘画疗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我的生命之花‘曼陀罗’”“处理生命中的那些‘黑点’”“兴趣岛上的幸福生活”。通过效果评估,发现绘画疗愈课程不仅深受中职“9+3”学生的喜欢,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关键词】中职“9+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绘画疗愈;效果评估【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4-0084-04【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4.027“9+3”免费职业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促进四川省内各民族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四川省有超过19个市州、85所以上的职业学校参与了民族地区首批“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我校就是其中之一。在9月份入学心理普查中,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定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对我校中职“9+3”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后,发现这些学生普遍认知水平较低、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较弱,并且存在明显偏激行为。在学校中,“9+3”学生往往成为学业困境学生、朋辈关系困境学生和行为失常学生的代名词。心理教师进行归因分析后,发现制约大部分“9+3”学生获得健康正面成长的关键因素是语言环境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差异和童年教育的缺失,他们自我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受限,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和冲动性,在新的环境里容易产生因交流不畅和人际误解而引发同辈群体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的矛盾等等,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中职“9+3”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介入点应从其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入手,寻找更适合他们的表达方式,打开内心大门,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其发展。表达性艺术心理辅导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就是心理绘画疗愈技术,即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在艺术体验、欣赏、表达、创作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宣泄内心压抑的困扰,促进学生自我觉察、自我整合和健康成长。对中职“9+3”学生来说,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兴趣、进入状态并取得效果。心理绘画疗愈课程是我校针对中职“9+3”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践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