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实验,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用数学符号表达;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它们来解方程;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密性.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们来解方程难点: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等式变形.教法与学法指导学生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总结会感到比较困难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述上,往往把握得不够准确和严密,教学中采用直观的实验演示能使他们体会出其中的数学知识,采用“提出问题—探究规律—得出性质—应用性质”的教学结构,从能形象的的表达等式性质的天平、实验入手,使学生在感性观察的基础上,先获得等式第一条性质的结论,并尝试表述,然后再通过类比、模仿,得到第二条性质,整个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要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活动,并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加以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小几何体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那么方程的解是怎样获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小学学过的简易方程的解法吗?比如x+2=4.生1:x+2-2=4-2,x=2.生2: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所以x=4-2,x=2.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师板书课题)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你能否通过加、减天平两边的重量,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呢?大家动手实验一下.(组织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利用天平进一步探索、体会这种等式的变化.这次要求学生把研究的结果分成几种情况,并试着用精炼的语言叙述出来,或分组推荐代表回答.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和获取知识的欲望.然后提供实验器材,通过天平实验,形象直观的展示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丰富教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要求学生除了在操作时注意记录个人获得的成功体验外,还要多了解他人的想法,把在试验和观察中获得的直观感受,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多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1、实验总结教师让学生观察下图:教师:通过以上这两个图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