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图的选择(2)》教案教学目标1.能分析出具体情境中某些统计图给人造成误导的原因.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能力.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分析具体情境中一些数据及其表示方式给人造成误导的原因.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3.经历调整、统计、研讨等活动.难点:分析具体情境中某些统计图给人造成误导的原因.教学方法运用活动结合交流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引例引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能够分析产生错觉误导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从生活实际入手,自然引入,学生可能会受统计图制作的误导,从错觉引出疑惑,从而去解决问题.读教材引例,邀请学生回答相应问题.图6-18中表示:甲品牌酒的价格2002~2010年增长了20元;而图6-19中表示乙品牌酒的价格2006~2010年增长了20元,所以乙品牌酒的价格增长快.这与图像给人的感觉是不一致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会认为甲品牌酒的价格增长较快,而乙品牌酒的价格增长较慢.图6-18与图6-19相比,横坐标被“压缩”了,而纵坐标被放大了,因而直观上看,甲品牌酒的价格增长较快,其实不然,现在生活中的一些虚假广告就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错觉误导消费者.利用教材引例引入,让学生从观察入手去思考,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最后师生共同分析造成错觉的原因,为学习新内容作好铺垫.二、讲授新课由引入学生可回答问题(1);然后动手作图,体会条形统计图中的错觉,从而分析原因,回答问题:图6-20与图6-21给你的感觉一样吗?在甲种酒销售人员画出的条形统计图中,2010年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看上去是2002年的多少倍?实际上呢?请个别同学回答问题,并对其回答进行指导.通过对引例的解答从而引出教材“议一议”中的内容.(1)通过引例,你认为较直观地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2)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三、随堂练习,加强认识1.小亮根据5名同学的身高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哪位同学最高?哪位同学最矮?他们相差是多少?(2)舟舟的身高是小丽的几倍?(3)这个图易使人产生错误的感觉吗?为什么?(4)为了更直观、清楚地反映这5名同学的身高状况,这个图应做怎样的改动?2.教材随堂练习第2题.由上个环节的深入分析,学生应不难完成以上两题,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