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署名页-去修订-报批稿-20150409-报松辽委-呼伦贝尔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署名 修订 报批 20150409 报松辽委 呼伦贝尔市 水生 文明城市 建设 试点 实施方案
呼伦贝尔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呼伦贝尔市水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52017 年)年)(报批稿)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水利局水利局 二二一五年二月一五年二月 呼伦贝尔市水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5-2017 年)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陈 献 王乃岳 王银堂 赵中安 执行负责人:执行负责人:张瑞美 胡庆芳 康 锋 白建华 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张献锋 尤庆国 杨大杰 周晓花 姜 鹏 柳长顺 刘小勇 刘 勇 成永会 宋丽荣 崔婷婷 关铁生 杨东利 梁心蕊 郭海丹 马奎元 王 浩 赵 屾 I 前前 言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和先导。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013 年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启动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确定了第一批 46 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2014 年 5 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函2014137 号)。呼伦贝尔市被列为第二批 59 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地跨嫩江和额尔古纳河两大水系,拥有广袤的森林和草原,河湖湿地广布,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战略地位独特,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呼伦贝尔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生态建设,将“生态立市”确立为五大战略之首,提出坚持不懈地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呼伦贝尔落实“美丽与发展共赢”战略的迫切要求。在上述背景下,根据水利部、II 内蒙古自治区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部署,呼伦贝尔市按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具体要求,立足市情与水情,编制了呼伦贝尔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52017)(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以 2013 年为基准年、20152017 年为试点期,立足于呼伦贝尔的市情水情,在水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深入分析了全市水生态文明方面的优势特色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托河湖林草一体的独特生态优势,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城区为重点,辐射全域,构建了“一点、二线、三面”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明确了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目标,设置了指标体系;以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弘扬特色水文化为重点,到 2017 年基本解决影响人水和谐、制约水利自身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确立水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最终实现“曲水中流、林草天堂、壮美北疆”的水生态文明发展愿景奠定坚实基础。试点建设期总投资估算为 55.51亿元。实施方案贯彻了“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思想,为呼伦贝尔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将对指导试点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实现人水和谐发展起到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i 目目 录录 1 区域概况.1 1.1 自然地理.1 1.1.1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1 1.1.2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1 1.1.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2 1.1.4 河湖水系河湖水系.3 1.1.5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4 1.2 社会经济.5 1.2.1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5 1.2.2 宏观经济宏观经济.6 1.2.3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7 1.2.4 发展规划发展规划.8 1.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12 1.3.1 水资源量水资源量.12 1.3.2 供用水量供用水量.12 1.3.3 用水效率用水效率.13 1.4 水环境及水生态.15 1.4.1 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15 1.4.2 水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15 1.4.3 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18 ii 2 现状评估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2 2.1 现状评估.22 2.1.1 水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水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2 2.1.2 水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强化水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强化.24 2.1.3 防洪与供水建设加速推进防洪与供水建设加速推进.25 2.1.4 特色水文化得到发展弘扬特色水文化得到发展弘扬.27 2.1.5 水资源管理能力稳步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稳步提升.29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30 2.2.1 水生态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水生态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30 2.2.2 城乡水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诉求尚有差距城乡水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诉求尚有差距.32 2.2.3 用水效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用水效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38 2.2.4 防洪除涝与水资源配置工程还不完善防洪除涝与水资源配置工程还不完善.38 2.2.5 水文化建设理念和水生态文明意识需要加强水文化建设理念和水生态文明意识需要加强.39 2.2.6 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程度亟待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程度亟待提升.41 2.3 试点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2 2.3.1 试点建设的必要性试点建设的必要性.42 2.3.2 试点建设的可行性试点建设的可行性.45 3 目标与任务.48 3.1 指导思想和原则.48 3.1.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48 3.1.2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48 3.2 编制依据.49 iii 3.2.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49 3.2.2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50 3.2.3 规划计划规划计划.51 3.3 试点范围及期限.52 3.4 建设目标.53 3.4.1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53 3.4.2 试点期目标试点期目标.53 3.5 总体布局.59 3.6 主要任务.60 3.6.1 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保护修复.60 3.6.2 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62 3.6.3 防洪与水资源利用防洪与水资源利用.62 3.6.4 水文化传承发展水文化传承发展.63 3.6.5 水管理能力提升水管理能力提升.63 4 试点期主要实施内容.64 4.1 水生态保护修复.65 4.1.1 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65 4.1.2 林草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林草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68 4.1.3 矿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矿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71 4.1.4 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72 4.1.5 地下水保护与治理地下水保护与治理.75 4.2 水环境综合治理.76 iv 4.2.1 工业污染物源头控制工业污染物源头控制.76 4.2.2 城镇水污染综合治理城镇水污染综合治理.78 4.2.3 农牧区面源污染防治农牧区面源污染防治.80 4.2.4 河湖水环境整治保护河湖水环境整治保护.82 4.2.5 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83 4.3 防洪与水资源利用.84 4.3.1 防洪除涝能力提升防洪除涝能力提升.84 4.3.2 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城乡供水设施建设.85 4.3.3 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87 4.4 水文明意识提升与水文化保护.90 4.4.1 水文明意识培育水文明意识培育.90 4.4.2 水文化保护与弘扬水文化保护与弘扬.91 4.4.3 城乡水景观建设城乡水景观建设.93 4.5 水管理能力提升.95 4.5.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95 4.5.2 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97 4.5.3 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98 4.5.4 水利政策和规划水利政策和规划.99 5 重点示范项目.100 5.1 河湖湿地生态治理项目.100 5.2 水土保持及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项目.102 5.3 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05 v 5.4 重点河流防洪能力提升项目.106 5.5 综合性水利枢纽项目.108 5.6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项目.109 5.7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10 5.8 煤矿疏干水调查监测项目.111 5.9 精品水景观创建项目.113 5.10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115 6 实施计划与效果.116 6.1 投资估算与筹措.116 6.1.1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116 6.1.2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117 6.2 实施计划与分工.119 6.2.1 实施计划实施计划.119 6.2.2 任务分工任务分工.119 6.3 监测方案和评估计划.119 6.3.1 监测方案监测方案.119 6.3.2 评估计划评估计划.120 6.4 预期效果分析.121 6.4.1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121 6.4.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122 6.4.3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123 7 保障措施.124 vi 7.1 政策保障.124 7.2 组织保障.124 7.3 资金保障.125 7.4 科技支撑.126 7.5 能力保障.126 7.6 考核监督.127 7.7 宣传参与.127 1 1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 1.1.1 地理区位地理区位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 1153112604、北纬 47055320之间,位于中国版图的“雄鸡之冠”。市域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部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和西南部与蒙古国交界,与两国共有 1733.23km 的漫长边境线。图图 1-1 呼伦贝尔地理区位示意图呼伦贝尔地理区位示意图 1.1.2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 呼伦贝尔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寒冷地区之一。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长达 6 个月2 的月平均温度在 0以下,历史最低气温达-50.2。全市降水量介于250510 mm,多年平均为 396mm。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年内分布不均,夏秋季降水 220450 mm,占全年的 70%75。全年水面蒸发量为 8001900 mm,由大兴安岭山地向东、西两侧增大;春季蒸发量最强,5 月份蒸发量约占全年的 20。1.1.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受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全市自西向东分为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山地和嫩江右岸山前丘陵冲积平原三个地貌区域(图 1-2)。图图 1-2 呼伦贝尔市地形及地貌格局图呼伦贝尔市地形及地貌格局图 呼伦贝尔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蒙古高原的东北边缘,高程最高 1038m、最低 540m,高原上湖泊众多,最大的为呼伦湖。大兴安岭山地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山脉南高北低,海拔高度介于 8001700m,是额尔古纳河与嫩江的分水岭。嫩江右岸山前丘陵冲积平原为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山前地区,呈窄长条状南北延伸,东西3 宽约 4050km,海拔高度 200500m。1.1.4 河湖水系河湖水系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 3000 多条,以大兴安岭为分水岭,分属于嫩江水系和额尔古纳河水系(图 1-3)。其中,市域内嫩江水系集水面积占全市的 39.3%;额尔古纳河水系集水面积占全市的 60.7%。图图 1-3 呼伦贝尔河湖水系图呼伦贝尔河湖水系图 据统计,全市流域面积 50 km2及以上的河流有 1272 条,占全国的 2.81%;100 km2及以上的河流有 642 条,占全国的 2.80%;1000 km2及以上的河流有 67 条,占全国的 3.02%;10000 km2及以上的河流有12 条,占全国的 5.26%。全市常年水面面积不少于 1 km2的湖泊有 89 个(其中淡水湖 28个、咸水湖 55 个、盐湖 6 个);10 km2及以上的湖泊有 6 个;100 km2及以上的湖泊有 3 个;1000 km2及以上的湖泊有 1 个(即呼伦湖,系4 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表表 1-1 呼伦贝尔市河流与全国河流对比表呼伦贝尔市河流与全国河流对比表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 全国(条)全国(条)呼伦贝尔市(条)呼伦贝尔市(条)占全国的比例占全国的比例 50km2 45203 1272 2.81%100km2 22909 642 2.80%1000km2 2221 67 3.02%10000km2 228 12 5.26%表表 1-2 呼伦贝尔市湖泊与全国湖泊对比表呼伦贝尔市湖泊与全国湖泊对比表 湖泊面积湖泊面积 全国(个)全国(个)呼伦贝尔市(个)呼伦贝尔市(个)占全国的比例占全国的比例 1km2 2865 89 3.11%10km2 696 6 0.86%100km2 129 3 2.33%1000km2 10 1 10.00%1.1.5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之和。全市土地总面积 25.33 万 km2,人均 138.55 亩(内蒙古自治区人均土地面积为 88.43 亩),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耕地(图 1-4)。全市林地面积 2.41 亿亩(人均林地 87.88 亩),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及两侧低山丘陵区,是我国北方木材的主产区,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约占自治区总量的 75%、全国总量的 9.5。全市草地面积 1.21 亿亩,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平原及大兴安岭山地两侧的山间谷地、河谷洼地上,多为天然草场。呼伦贝尔草原被誉为“全球最美的草原”,享誉中外。全市耕地面积 2636.27 万亩(人均耕地9.62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6.93,绝大部分位于岭东地区。5 图图1-4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图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图 呼伦贝尔矿产资源丰富,且产地分布比较集中,便于规模开采。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 64 种、矿产地 970 处。全市煤炭探明保有资源储量 962.84 亿 t(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总和的 6 倍);石油资源勘查储量 2.1 亿 t;天然气探明储量 53.22 亿 m3;有色金属(铜、铅、锌、钼等)探明储量 346.7 万 t;黑色金属(铁、锰、钛)探明储量 7366 万 t。1.2 社会经济 1.2.1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全市共辖 14 个旗(市、区),包括海拉尔区、扎赉诺尔区 2 个区,阿荣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 4 个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3 个少数民族自6 治旗,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 5 个市。图图1-5 呼伦贝尔市行政区划图呼伦贝尔市行政区划图 位于呼伦贝尔高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是以牧业为主的四个旗;位于大兴安岭山地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自治旗是以林业为主的四个旗市;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以农业为主的三个旗市;海拉尔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满洲里市是我国重要的陆路口岸城市;扎赉诺尔区是 2013 年经国务院批准新设立的县级行政区,由满洲里市代管。1.2.2 宏观经济宏观经济 截至到 201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53.1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比 69.73%。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430.55 亿元,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为 263.07 亿元、682.17 亿元、485.31 亿元,人均 GDP7 为 56470 元。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 151.18 亿元。表表 1-3 2013 年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年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 行政区行政区划划 人口人口(万人)(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亿元)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亿元)(亿元)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万亩)(万亩)牲畜头数牲畜头数(万头只)(万头只)全全 市市 253.19 1430.55 151.18 2636.27 1881.96 海拉尔区 27.57 235.21 35.17 48.76 11.49 满洲里市 25.00 177.20 17.7 2.58 8.03 扎兰屯市 43.02 175.00 6.40 359.40 123.25 阿荣旗 35.47 202.00 7.14 445.20 75.00 莫力达瓦旗 8.37 41.00 5.08 700.00 46.00 鄂伦春旗 15.52 36.00 3.73 413.00 7.34 牙克石市 34.27 99.60 11.17 238.00 292.00 额尔古纳市 33.04 129.20 3.71 247.77 170.32 根河市 14.40 102.60 1.72 3.35 70.50 鄂温克旗 5.78 83.50 25.77 18.14 88.93 新巴尔虎右旗 4.22 27.00 18.05 0.57 75.08 新巴尔虎左旗 3.53 66.75 3.21 39.00 186.10 陈巴尔虎旗 5.87 83.66 19.55 120.5 69.60 注:满洲里市统计数据含扎赉诺尔区。1.2.3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 呼伦贝尔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区,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等 41 个民族在这里和睦聚居,许多少数民族仍继承和保留着各自的文化遗风和生活习俗,各民族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生态和谐的共生方式。特别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游牧民族的历史活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8 “大草原、大森林、大水域、大冰雪、大口岸、大民俗”共同构成呼伦贝尔大旅游资源,因草原的垄断性、森林的原始性、湖泊的自然性、冰雪的纯洁性、口岸的集中性、古迹的民族性和民俗的独特性而受到世人瞩目。依托于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经济发展态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呼伦贝尔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面向二十一世纪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国家级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北方旅游资源最集中和多样化的地区。1.2.4 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2012),呼伦贝尔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优美生态环境,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森林、草原、湿地保护,逐步扩大生态空间,完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美丽草原宜居城市和精品旅游城市。在产业发展上,要积极融入哈大齐经济区,在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条件下,严格确立产业准入标准,控制性地集中发展能源、化工、冶金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服务业。海拉尔区、满洲里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级东部重点开发区域,该区域煤炭、有色金属、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紧邻环渤海地区,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俄蒙接壤,拥有对俄、对蒙的最大陆路口岸;享受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水资源相对充足,环境容量空间大,9 生态环境良好,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该规划也提出,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自治区最好的草甸草原,在开发中必须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开发范围主要集中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巴彦托海镇、大雁镇、伊敏苏木和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呼和诺尔镇、巴彦哈达苏木规划的工矿区和物流园区等点状地区,其它地区作为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生态屏障区属于水源涵养型地区,重点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保护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乱开滥采、过度放牧等行为。在宜林地区大力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进一步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和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区域。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区域,该区域应建设高油大豆、玉米、马铃薯和特色杂粮杂豆产业带,优质奶牛、肉羊产业带,冷水性鱼类产业带。内蒙古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2)提出,呼伦贝尔市的空间布局要以滨州、两伊铁路为主轴,以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为重点,主动融入哈大齐经济区,高起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和能源产业,适度发展有色、煤炭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岭西地区要加快海拉尔周边园区整合,形成统一管理的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煤炭、有色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岭东地10 区要以扎兰屯为重点,集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区。呼伦贝尔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20)提出生态安全格局重点突出“一带、一区、两水、多点”建设。一带,即大兴安岭森林保护带;一区,即呼伦贝尔草原保护区;两水,即嫩江水系和额尔古纳水系;多点,即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如图 1-6所示)。根据该规划,到 2017 年,全市林草覆盖率9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6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90%,化学需氧量(COD)排放5.0kg/万元 GDP,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m2。11 图图 1-6 呼伦贝尔市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呼伦贝尔市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12 1.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 1.3.1 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全市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 316.19 亿 m3,占自治区水资源总量的 56.39%;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11760 m3,是全区的 5.0 倍、全国的 5.4 倍。地表水资源量 298.19亿 m3,占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的 73.34%;地下水资源量(扣除重复计算量)18.00 亿 m3。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121.67 亿 m3,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09.24 亿 m3,地下水可开采量 12.43 亿 m3。地表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地域分布差异大。6-9 月份径流量占全年的 60-70%,最大年份与最小年份径流量相差 10-15 倍。地域分布也极不均匀,如嫩江流域面积 9.94 万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39%,而水资源量占全市的 61%。位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牧区(牧业四旗)土地面积 8.45 万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 33.4%,地表水资源量只占全市的 5.14%。1.3.2 供用水量供用水量 根据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公报,2013 年全市总供水量 18.71 亿 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 11.67 亿 m3、地下水供水量 6.82 亿 m3、其它 0.22亿 m3(主要是煤矿疏干水),分别占总供水量的 62.4%、36.5%、1.2%。全市生活饮用水全部来自于地下水供水。全市总用水量为 18.71 亿 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为 4.79 亿13 m3,林牧渔业用水量为 2.67 亿 m3,工业用水量为 3.97 亿 m3,城镇生活用水量为 0.31 亿 m3,城镇公共用水量为 0.82 亿 m3,生态环境用水量为 6.15 亿 m3。全市分行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如图 1-7所示。全市划定 18 个饮用水水源地(见表 1-4)。图图 1-7 2013 年呼伦贝尔市用水结构图年呼伦贝尔市用水结构图 表表 1-4 呼伦贝尔市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呼伦贝尔市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旗(市、区)旗(市、区)水源地水源地 类型类型 责任主体责任主体 阿荣旗 那吉镇北城区水厂水源地 地下水 阿荣旗人民政府 阿荣旗 那吉镇中心区水厂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阿荣旗人民政府 阿荣旗 那吉镇南城区水厂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阿荣旗人民政府 陈巴尔虎旗 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饮用水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 扎兰屯市 扎兰屯市自来水厂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扎兰屯市人民政府 扎兰屯市 扎兰屯市新区水源地(在建)浅层地下水 扎兰屯市人民政府 鄂伦春旗 鄂伦春旗阿里河镇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鄂伦春旗人民政府 14 旗(市、区)旗(市、区)水源地水源地 类型类型 责任主体责任主体 莫旗 莫旗尼尔基镇地下水型水源地 地下水 莫旗人民政府 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第二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满洲里市政府 新巴尔虎左旗 阿木古郎镇自来水厂水源地 深层地下水 新左旗人民政府 鄂温克旗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浅层水 鄂温克旗伊敏河镇人民政府 鄂温克旗 内蒙古鲁能大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热电总厂 浅层水 鄂温克旗大雁镇人民政府 鄂温克旗 黑羊站水源地(由呼伦贝尔市管理)浅层水 鄂温克人民政府 牙克石市 牙克石市、市区饮用水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牙克石市人民政府 海拉尔区 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集中式引用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海拉尔区人民政府 根河市 根河市饮用水水源地 浅层地下水 根河市人民政府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河流型、地下水 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 额尔古纳市 额尔古纳市自来水公司水厂 浅层地下水 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 1.3.3 用水效率用水效率 2013 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 67.6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56%,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 17.99%,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0.6。各行业用水效率如表 1-5 所示。表表 1-5 2013 年呼伦贝尔市各行业用水效率表年呼伦贝尔市各行业用水效率表 工业重复利用率(工业重复利用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56 17.99 0.6 15 1.4 水环境及水生态 1.4.1 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水功能区划将呼伦贝尔市划定一级水功能区143 处。其中:保护区 76 处,涉及河流 72 条,湖泊 2 个,河段长度5580.5km,湖泊面积 2209.71 km2;保留区 8 处,涉及河流 8 条,河段长度 1056.4km;缓冲区 16 处,涉及河流 14 条,河段长度 679.6km;开发利用区 43 处,涉及河流 39 条,河段长度 3116.6 km。划定二级水功能区 62 处,其中:饮用水区 6 处,涉及河流 6 条,河段长度 536.5 km;工业(高耗水工业)用水区 18 处,涉及河流 16条河流、1 个湖泊(呼伦湖),河段长度 821.3 km;农牧业用水区 23处,涉及河流 22 条,河段长度 1578.6 km;景观娱乐用水区 1 处,位于莫尔勒格河下游,河段长度 8 km;过渡区 5 处,涉及 4 条河流,河段长度80.0 km;污水排放区9处,涉及8条河流,河段长度80.3 km。1.4.2 水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 2013 年监测 17 条河流(其中重点监测河流 13 条),监测断面 34个。13 个国控断面中有 2 个达到功能区标准;8 个区控断面中有 6 个达到功能区标准;13 个市控监测断面中 5 个达到功能区标准。在所有监测断面中,类及优于类水质的占断面总数的 38.2、占监测河流的 41.2。其中:额尔古纳河干流水质为类(表 1-6),较 2012 年水质下16 降,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超标,超标原因为本底所致,基本无人为污染;嫩江水系干流水质为类(表 1-7),较 2012 年水质下降;嫩江支流雅鲁河、诺敏河、阿伦河、济沁河、音河、甘河水质优良,较 2012 年水质无明显变化。表表 1-6 2013 年额尔古纳水系河流水质状况年额尔古纳水系河流水质状况 序序号号 河流河流 断面断面 断面断面属性属性 水质类别水质类别 水质评价水质评价 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2012年年 2013年年 1 额尔古纳河(干流)黑山头 国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48)、高锰酸盐指数(0.41)2 嘎洛托 国控 中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54)、高锰酸盐指数(0.60)3 室韦 国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44)、高锰酸盐指数(0.47)4 伊母河 国控 劣 重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1.44)、高锰酸盐指数(2.20)5 海拉尔河 八号 国控 良好-6 牙克石 国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06)、高锰酸盐指数(0.20)7 陶海 国控 中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61)、高锰酸盐指数(0.58)8 嵯岗 国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48)、高锰酸盐指数(0.50)9 克鲁伦河 莫日根乌拉 国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08)、高锰酸盐指数(0.05)10 蓝旗庙 市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30)、高锰酸盐指数(0.26)、氟化物(0.08)11 根河 根河口内 国控 轻度污染 高锰酸盐指数(0.08)12 育良 市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38)、高锰酸盐指数(0.64)13 伊敏河 五牧场 市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36)、高锰酸盐指数(0.21)14 免渡河 大桥屯 市控 良好-15 激流河 白鹿岛 市控 劣 重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1.81)、高锰酸盐指数(1.10)16 莫尔格勒河 呼和诺尔下 市控 劣 劣 重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1.30)、高锰酸盐指数(1.54)17 得耳布尔河 苏沁 市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25)、高锰酸盐指数(0.21)18 乌尔逊河 乌尔逊大桥 市控 中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70)、高锰酸盐指数(0.42)17 表表 1-7 2013 年嫩江水系河流水质状况年嫩江水系河流水质状况 序序号号 河河流流 断面断面 断面断面属性属性 水质类别水质类别 水质评价水质评价 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2012年年 2013年年 1 嫩江 讷谟尔河口上 国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12)、高锰酸盐指数(0.31)2 尼尔基 区控 轻度污染 高锰酸盐指数(0.04)3 哈达阳 市控-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29)、高锰酸盐指数(0.11)4 雅鲁河 成吉思汗 国控 轻度污染 氨氮(0.02)5 扎兰屯 区控 优-6 紫沟 市控-优-7 甘河 柳屯 国控 良好-8 齐奇岭 市控 轻度污染 化学需氧量(0.16)、高锰酸盐指数(0.29)9 讷尔克气 市控 良好-10 诺敏河 宝山 区控 良好-11 诺敏镇 市控-良好-12 查哈阳 市控-优-13 阿伦河 新发 区控 优-14 疙瘩奇 市控-良好-15 音河 音河水库 区控 良好-16 济沁河 济沁河 区控 良好-呼伦湖 2 个监测点位的监测结果显示(表 1-8):呼伦湖水质为劣类,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化学需氧量、氟化物,水质较 2012 年无明显变化。贝尔湖监测点位的监测结果显示(表 1-8):贝尔湖水质为劣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较 2012 年无明显变化。18 表表 1-8 2013 年呼伦湖、贝尔湖水质状况年呼伦湖、贝尔湖水质状况 湖泊湖泊 点位点位 2012 年水年水质类别质类别 2013 年水年水质类别质类别 水质评价水质评价 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呼伦湖 小河口 劣 劣 重度污染 高锰酸盐指数(1.36)、化学需氧量(3.97)总磷(1.63)、氟化物(1.30)甘珠花 劣 劣 重度污染 高锰酸盐指数(1.55)、化学需氧量(3.38)总磷(1.95)、氟化物(0.89)贝尔湖 贝尔湖 劣 劣 重度污染 高锰酸盐指数(0.57)、化学需氧量(1.21)总磷(0.55)1.4.3 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 呼伦贝尔市湿地分布广泛、资源较为丰富,有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勒格河湿地、海拉尔河口二卡湿地等 4 处主要的湿地,湿地面积 7470km2。呼伦湖湿地面积 4060 km2,有 3 块湿地组成,即乌兰诺尔湿地、呼伦湖及周边湿地、乌尔逊河湿地,同属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乌兰诺尔地湿地面积 50 km2,该湿地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乌兰诺尔水位开始下降、湿地面积萎缩,于 1996年乌兰诺尔干涸,40km2湿地全部消失。1997 年呼伦贝尔市采取水利工程措施恢复了乌兰诺尔湿地,恢复湿地面积 50 km2(比治理以前增加约 10 km2)。呼伦湖及周边湿地面积 2650km2,由于近 10 年连续干旱,降水量减少,水源主要补给河流入湖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蒸发量加大,2008 年底较上世纪 60 年代初水位下降约 4m,水量减少约 65亿 m3,水面和湿地面积萎缩约 680 km2。2004 年修建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治理工程,恢复呼伦湖水环境及周边湿地生态,呼伦湖及周边湿地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乌尔逊河湿地面积1360 19 km2。由于近年连续干旱,哈拉哈河流入贝尔湖水量减少,贝尔湖水位下降超过 2.0m,导致乌尔逊河流量减少,湿地大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辉河湿地位于辉河中下游,湿地面积 2560 km2,在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辉河湿地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芦苇面积超过 100万亩,由于湿地萎缩和盐碱化,目前芦苇面积不足 8 万亩,由于大面积萎缩和盐碱化,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莫尔勒格河湿地位于莫尔勒格河中下游,湿地面积约 670 km2。目前已有 70湿地面积萎缩。海拉尔河口二卡湿地位于海拉尔河口上游至新开河下游,湿地面积约 180 km2。已建成的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位于湿地上游,在呼伦湖没有蓄满水之前对湿地会有一些影响,在呼伦湖 45 年蓄满水后,新开湖开始泄水,下泄量直接泄入二卡湿地,即可向湿地均匀有效供水又可增加湿地面积。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较,呼伦贝尔湿地的保存相对比较完整,但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呼伦贝尔湿地面积大,几乎占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半,管理难度较大;对主要湖泊的资源存在着过度利用(如呼伦湖的渔业资源逐年减少);部分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湿地萎缩;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的使用,给湿地水体造成了污染。20 图图 1-8 呼伦湖湿地和辉河湿地掠影呼伦湖湿地和辉河湿地掠影 呼伦贝尔水域广布,湿地连绵,草原、森林辽阔,食饵丰富。许多地区仍保持着相对原生的状况、人为干扰强度较低,为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全市野生动植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共有野生植物1600 多种(分属 165 科 615 属)、野生动物 489 余种(分属 5 纲 36目 49 科),是我国北方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有 80 余种。全市水域中栖息鱼类 73 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红鳍鲌、餐条、雅罗鱼、鲶鱼、狗鱼、白鲢、花鲢等,濒危鱼种有细鳞鱼、哲罗鱼、蒙古红鲌等。全市 313 种21 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 60 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等。其中,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 17 目 41 科241 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全市划定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15 个(表 1-9)。表表 1-9 呼伦贝尔主要自然保护区范围与主要保护对象呼伦贝尔主要自然保护区范围与主要保护对象 名称名称 面积(面积(ha)地点地点 主要保护对象主要保护对象 现级别现级别 额尔古纳室韦 自然保护区 102559 额尔古纳市 森林及野生动植物 省级 内蒙古阿鲁 自然保护区 64386 根河市 森林及野生动物 省级 额尔古纳湿地 自然保护区 126000 额尔古纳市 原始寒温带针叶林 省级 内蒙古柴河 自然保护区 19036 扎兰屯市 森林及野生动物 省级 巴尔虎黄羊 自然保护区 528388 新巴尔虎右旗 黄羊等野生动物及其生境 省级 内蒙古维纳河 自然保护区 180597 鄂温克旗 森林、草原和沟谷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其中的野生动物 省级 毕拉河 自然保护区 56604 鄂伦春自治旗 森林沼泽、草本沼泽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 国家级 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