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北京科技大学队伍名称:北京科技大学电磁组一队参赛队员:刘凯陈远超冯智猛胡忠阳带队教师:张文明杨珏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十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参赛队员签名:刘凯带队教师签名:杨珏日期:2015年8月19日引言-1-引言自从第五届出现磁导组开始到今年第十届比赛,电磁小车已经在智能车的赛道上奔驰了6年,从第六届取消了前瞻长度的限制,电磁车速度开始有了质的飞跃,第七届改成直立状态行走后,虽然对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以其独特魅力和新的技术挑战让参赛者向往不已,第八届改回四轮行进方式并采用了A车模,小车的速度再次出现大幅提升。到如今第十届同样是四轮行进并采用了B车模进行双车追逐,小车的观赏性与难度都增加许多。经过六年的探索,电磁小车的传感器及传感器布局都已经几近相同,考验车手的更多的将是细节和控制算法。本文中,我们小组通过对小车设计制作整体思路、电路、算法、调试、车辆参数的介绍,详尽地阐述了我们的思想和创意,具体表现在电路的创新设计,以及算法方面的独特想法,而对单片机具体参数的调试也让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份报告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和智慧,是我们共同努力后的成果。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涉猎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这次磨练对我们的知识融合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要感谢清华大学,感谢他们将这项很有意义的科技竞赛引入中国;也感谢北京科技大学相关学院对此次比赛的关注,我们的成果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及指导老师悉心的教导;还要感谢的是和我们一起协作的队员们,协助,互促,共勉使我们能够走到今天。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总决赛赛技术报告-2-目录引言......................................................................................................-1-目录......................................................................................................-2-第一章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