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第三单元第1案总第案课题:§3.1.1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年月日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概念,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物理观念:知道弹性形变、弹力定义及产生条件;掌握胡克定律。科学思维: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理解影响重心的因素;科学思维:会判定弹力的方向;能应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重力产生原因,重心的影响因素2、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胡克定律的应用3、场教学难点1、重心位置确定2、弹力方向的判定3、高考考点课型新授教具薄片等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引入: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对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它不能像数字那样相加,但却遵守一定的运算法则——它就是力。力有哪些性质,作用效果怎样呢?本章我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演示: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变——锯条变形、拉弓等。总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三种情况:学生阅读课本思考①什么是力,作用效果有哪些?②怎样描述力?第1页共5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一、力1.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有力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称相互作用力,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③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举例说明:推车和拉车、关门时力的方向不同结果);④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每一个力均独立产生作用效果,互不影响。3.作用效果静态:形变即体积或形状发生变化动态: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5.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按效果分:动力、阻力、支持力、向心力等注:①同一个力按照不同的命名方法有不同的名称②不同性质的力可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相同性质的力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举例说明)6.力的描述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变化作用效果也会变化);②力的图示:定义、作图步骤。优点:精确缺点:复杂③力的示意图:粗略描述,不需要标度,但要标出力的三要素。优点:简洁,是受力分析时常采用的方法。(作图说明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例1:如图,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0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