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学术综述李红兵[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标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可以科学回答“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从何处来”这一根本性的民族根脉和源头问题,对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水平等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由传承意蕴、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和保障体系等构成,具体解决为何传承、由谁传承、传承什么、怎样传承以及如何保障等核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建立良好的文化传承生态,以及加强现代话语体系、传播传承机制、实践养成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建设,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关键词]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两个结合[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3-WHLC-024)[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105X(2023)04-0137-14doi:10.20089/j.cnki.issn.1009-105x.2023.04.01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文化身份与民族标识的深度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为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也使得近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主题研究渐入佳境。Vol.25No.04Jul.2023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8•总体来看,学界现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同时也存在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需求,应用研究缺少系统性、实证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发展战略研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