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植被好,土壤湿度大于大田与大棚,更有利于暗紫贝母的生长。低海拔地区引种栽培暗紫贝母时,由于生态因子的改变,也可能是引起药材品质改变的因素。35本研究考察了暗紫贝母关键生长时期1个多月的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尚不能完全反映暗紫贝母全生长周期(5年以上)的情况,应继续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以获得暗紫贝母5年以上全生长周期的适宜生态因子,推动贝母栽培的科学化进程。利益冲突声明:无。参考文献[1]万德光,彭成,赵军宁.四川道地中药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35.[2]彭成.中华道地药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71072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19871030.[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6.[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4:109.[6]刘洋,张佐双,贺玉林,等.药材品质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1):6569.[7]刑俊波,李萍,张重义.金银花质量与生态系统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8):12371238.[8]慕祺瑞,姜丹,贺元,等.中药材祖师麻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5):10591063.[9]谢彩香,索风梅,贾光林,等.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J].生态学报,2011,31(24):75517563.[10]程瑶,于锡宏,佟雪姣,等.辽东�木活性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9,28(8):15071513.[11]张辰露,梁宗锁,高峰,等.陕西不同生态区气候因子对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10):184192.[12]王永炎,张文生.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状况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4):14.[13]宋钊,宋梦洁,陈晓婷.现场监测信息化能力与质控溯源系统建设[J].中国检验检测,2020,28(5):103106.[14]徐云,谢慧敏,谢慧淦,等.川贝母栽培品的性状分类[J].华西药学杂志,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