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20期(总第818期)科学咨询·149·教学研究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教学理念一直建立在传统中以单一学科理论教学思想为基础的层面上,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行为模式,对全体学生均缺乏知识系统能力要素的基本培养内容和能力训练。在新改革的课程体系的倡导下,更加凸显以劳动者全面能力素质训练为主要基础,以动手能力开发为育人本位目标的现代教学理念。在现代机电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构架下,“电机与电气控制”课是一门学科理论性要求很强的现代专业电工技术课程,主要的内容项目有:变压器、异步控制电动机、基本工业电气及其控制的电路等。在具体实施的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设计中,为了保证使所学课程内容知识点的系统设置及与现实企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紧密对接,对专业理论内容知识的课程教学设置以“必须够用”为度,并以项目教学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对接的重要举措。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改革现状问题分析当前高校,由于自身受到社会教学培训资源水平的瓶颈限制,无论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总体培养层次规格、课程体系设置的学科设置、实训与教学时间安排,都无法在根本上摆脱传统单一的专业教育办学模式,造成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实践素质与动手能力,工作能力较差。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学时太少。由于高校采用“2+1”办学模式,而“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不变,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二是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加适量实训实习课程,在知识讲授中,只追求教学结果,忽略了教学过程,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较差。三是课程内容与相关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脱节。由于学生受到当地办学基础条件水平的严重限制,专业理论课程环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明显与相关企业岗位实践脱节,专业实践性课程内容设置与相应企业岗位技能实践脱节。四是生源整体素质逐年明显地下降。当前各地学生生源逐年减少,高校、高职对口教育院校连年扩招,学生被免试及推荐后入学比较困难等原因综合了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高校学生整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学习及自控能力较差,就业成才观念越来越淡漠,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厌学意识,不思上进的不良行为[1]。二、“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一)依据需求选择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在融合了“电机与拖动”课程、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