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原始文化之一,根植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仪式,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时代特征,反映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思考和探索。从汉代许慎撰《说文解字》释“傩,谓之行人节也。”的记载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长河里,“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意蕴深厚,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礼·复官》中记载古代人舞傩:“方相氏掌熊皮,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殴疫。”不难看出,舞傩遍布我国不同区域,风土民俗、文化底蕴的地域差异性造成其内容形式多样性,但其本质属性是一致的。目前,广东省尚存并集中活跃在乡间的汉族傩舞文化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西两翼。其中,粤西区域傩舞主要以湛江雷州半岛“考兵”傩舞、茂名化州地区的“跳花棚”、阳江地区“上田”为代表。一、广东粤西地区概况(一)粤西地区历史及民族文化概况粤西地区位于广东的西部,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三个地级市,均为沿海地区城市。这个地区的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在粤西的土地上,诞生了一批丰富的本土文化,其中高凉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起源于古代的高凉郡。高凉文化与雷州文化一道,成为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粤西集广东粤、闽、客三大汉族民系于一身,因此方言甚多,有粤语、黎话、客家语等。如今的粤西各方言族群则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形态,一些方言区交接带和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二言区或多言区——居民可通用多种方言。在此地域范围内,形成了年例、木偶戏、傩舞、飘色等民俗文化,粤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其共性体现在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特点上。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多数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融入当地人民生活,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粤西传统文化极具湛江、茂名、阳江等区域的个性色彩。例如,“年例”是粤西地区非常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从农历新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节前后,不同的村落在不同的日子里举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如游神、祭拜、舞狮、舞龙、飘色、放鞭炮等。这些习俗已经在当地世代相传,成为粤西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可能存在差异,并且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融合,许多民俗文化也在逐渐精简,不断往现代上靠近。(二)粤西地区代表性民俗乐舞广东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