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抗栓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一、抗凝治疗的监测要点1:肝素抗凝治疗(1)抗凝机制: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由体内肥大细胞合成并贮存,此种细胞分布在血管壁,故所有组织和器官几乎均含有微量的肝素。正常人血液中肝素含量很低,仅为9mg/L。肝素的抗凝作用通过以下作用来实现:①抗凝血酶作用;②抗因子Ⅹa、Ⅸa、Ⅺa、Ⅻa及KK的作用;③抑制血小板;④促进纤溶;⑤改变血液黏滞性。肝素抗凝治疗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发生率报道不一,范围为0%~33%,平均7%~10%。其次是血小板减少;偶可见其他并发症如过敏反应等。(2)监测指标1)APTT:它是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应用小剂量肝素(5000~10000U/24h),可以不作监测。应用10000U/24h者,APTT可延长至正常值(31~43s)的1.5~1.7倍,也不至于引起出血并发症。但是在应用中等剂量(10000~20000U/24h)和大剂量(20000~30000U/24h)时,必须作检测试验,使APTT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5~2.5倍。这既可取得最佳抗凝疗效,又无严重的出血风险。2)血浆肝素浓度监测:它是肝检测的又一较为理想的指标。据报道,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肝素的最低浓度依次为微电泳法(0.0025U/ml)、超过加钙凝血酶法(TCCT,0.005U/ml)、超过发色底物法(CS,0.01U/ml)、超过凝血酶法(TT,0.01U/ml)。在APTT为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时,血浆肝浓度为0.2~0.5U/ml。因此,这种浓度的肝素是治疗的最佳选择。要点2: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1)抗凝机制: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由于糖单位的减少,对Ⅹa的抑制活性相对增强,而对Ⅱa的抑制活性则相对减弱;②LMWH基本不影响血小板;③LMWH的半寿期长。(2)监测指标目前多用抗因子Ⅹa活性作为监测LMWH的指标。一般认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浓度范围是0.5~0.8AFⅩa单位/毫升为佳。最近,有人用Heptest作为LMWH的监测指标,认为这是一种简便、敏感和实用的指标。以Heptest小于120s为最佳选择。要点3:口服抗凝剂(1)抗凝机制:口服抗凝药主要是香豆素类衍生物。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中必不可少的辅因子,而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可与维生素K竞争,从而妨碍维生素K的利用,使合成的因子缺乏活性,这样起到抗凝作用。此类药物一般而言,于口服24~72h后才见效,抗凝作用于停药后4~5d才消失。(2)监测指标由于应用的剂量过大或个体的耐受性不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