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gswe_jc_zpf_jy2301.doc
下载文档

ID:3428666

大小:292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4-3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pgswe_jc_zpf_jy2301
2018年资产评估师考试辅导   资产评估实务(二) 第二部分 无形资产评估——第三章 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考题可能涉及客观题、计算题。分值估计在12分左右,在复习中重点关注收益法中三种方法(许可费节省法、增量收益法、超额收益法)的评估思路、以及评估参数(收益额、收益期、折现率)的确定。   【本章知识框架 】 主要考点 重要性 许可费节省法评估思路 ★ ★ ★ 增量收益法评估思路 ★ ★★ 超额收益法评估思路 ★ ★ ★ 收益期的确定 ★ 收益额的确定(三种方法) ★ ★★ 折现率的确定 ★ ★    第一节 收益法的评估技术思路   【知识点】许可费节省法   (一)许可费节省法相关概念   1.许可费节省法的评估思路   评估思路:测算由于拥有该项资产而节省的向第三方定期支付许可使用费的金额,并对该无形资产经济寿命期内每年节省的许可费支出,通过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评估基准日,以此作为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许可使用费包括一笔期初入门费和建立在每年经营业绩基础上的分成费。   2.许可费节省法的计算公式      其中:   Y——入门费/最低收费额;   K——无形资产分成率,即许可费率;   Rt——第t年分成基数;   t——许可期限;   r——折现率。   (二)许可费节省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入门费   2.确定许可费率   ①以市场上可比的或相似的许可费使用费率为基础确定;   ②基于收益的分成确定;假设被许可方自愿支付给许可方的金额,通常包括边际分析法、经验数据法等不同确定方法。因此,许可费节省法也称为收益分成许可法。   3.确定许可期限   许可期限可能短于经济寿命年限,还可能短于法定保护期限。   在资产评估实践中,通常依据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相同或相近无形资产在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许可使用期限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许可期限。   4.确定折现率   通常可以采用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测算折现率。采用许可费节省法评估无形资产的折现率有别于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折现率。   【例3-1】本次评估对象为A这一电影作品,评估目的是为电影作品版权人进行院线市场发行放映提供价值参考依据,即给出其在国内院线的放映权价值。   该电影预计在国内院线放映共可获得20000万元的票房收入,放映期限为40天,则日均收益P日均计算如下:   P日均=20 000÷40=500(万元)   许可费率按照行业平均方法确定,按照统计的电影行业许可费平均值,取K=40%。假设日折现率为0.03%,不考虑税收影响,则该电影作品放映权的价值V为:      (三)许可费节省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许可费率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   (1)对于相关财务数据的预测,应注意所取得的适当收益以及对该项无形资产寿命年限的估计应当与所采用的许可费率相对应。   (2)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可以使许可费在税前抵扣。   (3)应注意所采用的许可费率是否包括营销成本和被许可方所承担的使用该项资产的任何成本的考虑。   (4)市场上明显相似的资产的许可使用费率可能会存在显著不同,可以采用经营者所要求的毛利率作为许可费率参数衡量的参考。   2.许可费节省法的适用情形   ①许可费节省法多用于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出租的评估,主要包括商标、专利以及技术特许。   ②许可费节省法须在可比资产存在、经济行为双方独立、熟悉情况并且自愿的情形下适用。   ③由于无形资产许可费只能反映无形资产的部分权利收益,即被许可部分的价值,因此利用此种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一般只反映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价值,比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价值低。      【知识点】增量收益法   (一)增量收益法相关概念   1.评估思路   预测由于使用该项无形资产而使企业得到的利润或现金流量,与一个没有使用该项无形资产的企业所得到的利润或现金流量进行对比,将二者的差异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创造的增量收益,然后进行折现得到无形资产的价值。   2.计算公式      其中:   Rt——第t年无形资产预期增量收益;   r——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n——收益年限。   (二)增量收益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增量收益   收益是假定其他资产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未使用无形资产与使用无形资产的前后收益情况对比分析得出,具体分为收入增长型和费用节约型两种效果。   2.确定收益期限   无形资产获得增量收益能力的期限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收益期限。   可以采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等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3.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可以采用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进行测算,注意保持预期收益口径与折现率或资本化率的口径一致。   【历年真题·多选题】下列方法中,确定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时常用的有( )。   A.更新周期法   B.累加法   C.法定年限法   D.直接估算法   E.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对无形资产收益期限可以采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等具体方法进行确定。   【历年真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增量收益法的说法中,错误的( )。   A.增量收益是企业被评估无形资产与类似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差额   B.增量收益法可用于评估收入增长型和费用节约型两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C.采用增量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折现率有别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折现率   D.增量收益法通常是在市场上许可费率数据不可获或不可靠的情况下采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增量收益是企业拥有被评估无形资产时所产生的收益与不拥有该无形资产时所产生的收益的差异,即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的企业由于使用该项无形资产而相比于另一个不具有该项无形资产的相似(或模拟)企业多获得的利润或现金流量。选项A不正确。   【例3-2】A企业有一种已经使用10年的注册商标。根据历史资料,该企业近5年使用这一商标的产品比同类产品的价格每件高0.7元,该企业每年生产100万件。该商标目前在市场上有良好趋势,产品基本上供不应求。根据预测估计,如果在生产能力足够的情况下,这种商标产品每年生产150万件,每件可获增量利润0.5元,预计该商标能够继续获取增量利润的时间是10年。前5年保持目前增量利润水平,后5年每年可获取的增量利润为32万元。评估这项商标权的价值。   (1)1-5年的增量利润:150╳0.5=75(万元)   (2)假设折现率为10%   (3)确定该项商标权的价值:   商标权的价值=75×(P/A,10%,5)+32×(P/A,10%,5)×(P/F,10%,5)   =75×3.7908+32×3.7908×0.6209   =359.6286(万元)   (三)增量收益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增量收益的合理性   评估专业人员应根据情况,对增量收益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和测算,既不能简单地把增量收益归为仅由无形资产形成的增量收益,也不能将实际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增量收益错误地归属于其他因素,从而避免“多评”或“漏评”。   2.增量收益法的适用情形   ①使用无形资产可以产生额外的利润或现金流量,即增加收入;   ②使用无形资产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省,即节省成本。      【知识点】超额收益法   (一)超额收益法相关概念   1.超额收益法的评估思路   ①先测算无形资产与其他相关贡献资产共同创造的整体收益;   ②在整体收益中扣除其他相关贡献资产的相应贡献,将剩余收益确定为超额收益;   ③超额收益折现,获得无形资产价值。   2.超额收益法的计算公式      其中:   Rt——第t年无形资产预期超额收益;   r——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n——收益年限。   3.超额收益法的分类   超额收益法按照超额收益的预测期间可分为单期超额收益法和多期超额收益法。   (1)单期超额收益法   仅以一期间超额收益的预测判断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因预测期限过短而较少被采用。   (2)多期超额收益法   使用多个期间的超额收益进行预测,更为常用。一般情况下无形资产将在较长(超过一年)的时间范围内产生经济收益,其适用于对现金流量有较大影响的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组合的情形,并且只考虑扣除该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组合的使用费用后剩余部分的贡献。   (二)超额收益法的操作步骤   1.确定超额收益   ①直接收益方式   直接销售无形资产产品获取收益,例如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等。   ②间接收益方式   如专利实施——生产产品——销售产品   ③混合收益方式   2.确定收益期限   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期限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收益期限。   3.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用以衡量获得超额收益所须承担的风险大小,可以采用风险累加法、回报率拆分法等方法测算。   (三)超额收益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超额收益与组合收益   超额收益计算至关重要,尤其是从组合收益中扣除其他资产相应贡献过程中,既不能简单地把组合收益归为仅由无形资产创造的超额收益,也不能将实际由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错误地归属于其他资产的贡献,从而避免“多评”或“漏评”。   2.可辨认无形资产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   ①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商誉)此时应以其当前使用所产生的超额收益为基础进行评估;   ②可辨认无形资产,评估时可适当考虑其更大范围内的使用价值,此时的无形资产可能创造的超额收益不再简单等同于组合收益中目前该无形资产的贡献程度。可以通过市场价值类型评估中的最高最佳使用原则得以解释。   3.超额收益法的适用情形   ①特许经营权、公路收费权、矿权;   ②企业合并对价分摊、商誉减值测试、可辨认无形资产减值测试等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 第二节 主要参数指标的确定   无论是许可费节省法、增量收益法,还是超额收益法,都会涉及对收益期限、收益额和折现率等主要参数指标的确定问题。      【知识点】收益期限的确定   (一)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类型   无形资产收益期限或称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产生经济利益的时间。   无形资产收益期限包括以下常见类型:   1.法定寿命   大部分无形资产拥有在注册时规定的法定寿命。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   2.合同有效期限   这些商业合同包括使用、开发利用合同,境内和境外的许可证合同及转让价格协议。   3.经济寿命   是指无形资产处于尚可取得利润的期间,由无形资产产生经济收益的能力决定的寿命年限。   4.其他类型寿命   (1)司法寿命:法院裁决的经济损失期限。(侵权案判决后某一期限支付合理的特许费)   (2)技术寿命:新技术替代过程经历的期间。   (3)物理寿命:很少用。   (4)功能寿命:发挥功能的期间。(如酱料配方)   (二)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原则   1.无形资产价值降低的原因:   ①新的、更为先进、更经济的无形资产出现,原有无形资产价值丧失。(被替代)   ②因为无形资产传播面扩大,其他企业普遍合法掌握了这种无形资产,使拥有这种无形资产的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降低,价值减小。(共益面太大)   ③实施某项无形资产的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时,这种无形资产价值就会减少,以致完全丧失。(依托的产品产量骤减)   无形资产具有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无形资产有效期限。   2.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原则:   ①法律或合同、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孰短的原则。   ②法律未规定有效期,企业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规定的受益年限确定。   ③法律和企业合同或申请书均未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预计受益期限确定。预计受益期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或与同类资产比较得出。   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可能比其法定保护期限短。   (三)无形资产收益期限的确定方法   1.法定年限法   法定保护年限就是其经济寿命的上限。需要注意的是,法定(合同)期限内是否还具有剩余经济寿命是分析折现年限的关键点之一。   2.更新周期法   更新周期法根据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确定其剩余寿命,适用于部分专利权、版权和非专利技术。   产品更新周期:适用于高技术和新型产业,产品更新周期决定了依附其上的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特别是实用新型设计,必然随着产品的更新而更新;   技术更新周期:适用于产生新一代技术并替代原有技术的情况,通常需运用同类无形资产的历史经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   可直接评估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经济年限。   综合产品竞争情况、可替代技术和更新趋势做出预测。运用该方法时应与向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进行咨询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特征对个别因素进行修正。      【知识点】收益额的确定   (一)增量收益估算   无形资产划分为由于产品价格的提高形成的收入增长型和由于企业成本的节约形成的费用节约型。   1.收入增长型   收入增长型无形资产是指无形资产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能够使得产品的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   (1)生产的产品能够以高出同类产品的价格销售。   R=(P2-P1)×Q   其中:   R——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   P2——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单位产品的价格;   P1——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前单位产品的价格;   Q——产品销售量;   (2)生产的产品采用与同类产品相同价格的情况下,销售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   R=(Q2-Q1)×(P-C)   其中:   R——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   Q1——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产品的销售量;   Q2——未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产品销售量;   P——产品价格;   C——产品的单位成本;   2.费用节约型   费用节约型无形资产是指无形资产的应用使得生产产品中的成本费用降低,从而形成增量收益。   R=(C1-C2)×Q   其中:   R——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   C1——未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产品的单位成本;   C2——使用被评估无形资产后产品的单位成本;   Q——产品销售量;   3.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   ①收集使用无形资产的产品的经营利润和销售利润率;   ②对企业总收益和净资产总额等进行统计;   ③收集行业平均收益率等指标;   ④计算无形资产带来的增量收益。   无形资产增量收益额   =企业收益额-净资产总额×行业平均收益率   【例3-3】A企业欲购买一项专利技术,预测购入该专利后年收益额为160万元,该企业净资产总额为600万元,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20%,计算该专利带来的增量收益。   该专利带来的增量收益=160-600×20%=40(万元)   (二)超额收益估算   原理:主要通过在企业的全部收益中,扣除归属于企业有形资产带来的收益,以确定企业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额。   R=P-T   其中:   R一企业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额;   P一企业的全部收益;(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或现金流)   T一企业有形资产的收益。(有形资产账面价值乘以该类有形资产投资回报率)   注:如果还存在其他无形资产,则需要进一步分离出被评估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收益额。   (三)收益分成估算   收益分成可以采用分成率法进行估算。   1.分成率法相关概念   ①计算使用无形资产的总收益;   ②将总收益在目标无形资产和做出贡献的所有有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之间进行分成;   ③分成率包括销售利润分成率和销售收入分成率两种。   ④将收益额合理分配给非无形资产,一是企业资产构成中每项资产所占的比重;二是每项资产对应的合适投资回报率。   ⑤倾向于采用现金流量分成率,避免企业会计政策差异的影响,也可以避免考虑特定企业成本费用预测的误差。   分成率的影响因素:   ①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具体类型;   ②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的经营类型;   ③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的行业状况;   ④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分析;   ⑤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在企业其他资产贡献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⑥市场上免费专利利率水平和其他无形资产转让协议中已知的分成情况;   ⑦经济收益指标应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无形资产收益额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销售利润分成率   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分成率=销售收入分成率÷销售利润率   如果按社会平均销售利润率10%推算,当技术转让费为销售收入的3%时,则利润分成率为30%。从销售收入分成率本身很难看出转让价格是否合理,但是,换算成利润分成率则可加以判断。   国际上常用的行业销售收入分成率如表3-1所示。   表3-1 国际上常用的行业销售收入分成率 行业名称 销售收入分成率(%) 石油化学工业 0.5-2.0 日用消费品工业 1.0-2.5 机械制造业 1.5-3.0 制药工业 2.5-4.0 电气工业 3.0-4.5 木材加工业 3.5-5.0 楮密机器工业 4.0-5.5 汽车工业 4.5-6.0 光学及电子产品等高技术 7.0-10.0   2.常用分成率测算方法   (1)边际分析法   具体步骤为:   ①分析无形资产边际贡献的影响因素,如成本费用降低、产品结构优化、成本销售收入率提高等;   ②测算无形资产寿命期间的利润总额及追加利润总额并折现;   ③计算利润分成率。   利润分成率=Σ追加利润现值÷Σ利润总额现值×100%   【例3-4】A企业使用某项技术前,年利润为50万元,使用后,年利润每年将比上年增加20万元,技术寿命为5年,折现率为10%,则该技术的利润分成率计算如下:   每年的利润增加额(万元):20、40、60、80、100。      利润分成率=213.05÷402.59×100%=52.9%   (2)约当投资分成法   具体步骤为:   ①确定无形资产的约当投资量。计算时使用的成本利润率按照转让方无形资产带来的利润与其成本之比计算。无法获取企业实际数时按社会平均水平确定。   无形资产的约当投资量=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1+适用成本利润率)   ②计算无形资产购买方的约当投资量。   其适用的成本利润率按购买方的现有水平测算。   购买方的约当投资量=购买方投入总资产的重置成本×(1+适用成本利润率)   ③计算无形资产利润分成率。      【历年真题·单选题】甲公司将一项专利使用权转让给乙公司,拟采用利润分成法,假设该专利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重置成本为100万元,其专利成本利润率为500%;乙公司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重置成本为5000万元,其成本利润率为10%,该专利资产的利润分成率为( )。   A.9.09%   B.9.84%   C.50.00%   D.10.7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专利重置成本=100(万元),专利约当投资量=100×(1+500%)=600(万元),乙公司资产约当投资量=5000×(1+10%)=5500(万元),利润分成率=600/(5500+600)×100%=9.84%。   【例3-5】A企业将一项专利使用权转让给B企业,拟采用对利润分成的方法,该专利系三年前从外部购入,账面成本80万元,两年间物价累计上升5%,该专利法律保护期10年,已过4年,尚可保护6年。经专业人员测算,该专利成本利润率为400%。B企业资产重置成本为4000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2.5%。则利润分成率计算如下:   首先,专利重置成本=80×(1+5%)=84(万元)   其次,专利约当投资量=84×(1+400%)=420(万元)   再次,B企业资产约当投资量=4000×(1+12.5%)              =4500(万元)   最后,利润分成率=420/(4500+420)×100%=8.54%   (3)经验数据法   经验数据法是常被采用的一种利润分成法,一般根据“三分”分成法、“四分”分成法或其他经验比例等原则估计无形资产的利润分成率。以“三分”分成法、“四分”分成法为例,在无形资产许可中,许可方会得到被许可方因使用无形资产所获得总利润的33%或25%。   “三分”是指资金、劳动力和技术;   “四分”是指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管理。   (4)要素贡献法   我国通常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成资金、技术和管理三大要素的贡献,企业总收益由资金收益、技术收益以及管理收益组成。   不同行业三种要素贡献程度 行业 资金比例 技术比例 管理比例 资金密集型行业 50 30 20 技术密集型行业 40 40 20 一般企业 30 40 30 高科技企业 30 50 20      【知识点】折现率的确定   (一)无形资产运营中的风险   1.宏观风险   无形资产占比高的行业一般具有市场供求关系不确定、无形资产保护难度大及国内外竞争激烈等特征。   具体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技术(替代)风险等。   2.微观风险   具体有研发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商业化风险等。   (二)无形资产折现率的测算方法   1.风险累加法   无形资产折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2.回报率拆分法   回报率拆分法的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   WACC——整个企业平均投资回报率(税后);   Rc——营运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Rf——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率;   Ri——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税后)。   (三)折现率确定的注意事项   1.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一般高于有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   2.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有别于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折现率   3.折现率口径应与收益额口径保持一致   【历年真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无形资产折现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风险累加法需要逐项分析并量化无形资产面临的宏观风险与微观风险   B.无形资产折现率一般高于有形资产折现率   C.回报率拆分法中的企业整体回报率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   D.折现率口径应与收益额口径保持一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企业整体回报率可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确定。选项C错误。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三种情形,有许可费节省法、增量收益法、超额收益法,学习时需要掌握三种方法的评估思路,并对收益额的计算非常熟悉,有增量收益估算、超额收益估算、收益分成估算,今年最大的变动就是考虑收益都是税前收益。关键在于理解各种方法的计算原理,从而利用口径一致的折现率进行折现,求得无形资产的评估值。       第10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