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脱贫群众生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2023年以来,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时时放在心上,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织密防返贫监测保障网安排光伏公益性岗位、获得农房保险理赔、领取危房改造补贴……一系列帮扶措施让县村村民心里热乎乎的。2023年汛期的洪涝灾害使得家中房屋屋顶部分坍塌。常年有病,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存在因灾返贫风险。了解情况后,县及时开通防止因灾返贫致贫“绿色通道”,帮助他申请了低保,落实了各项基本生活保障。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按照“早、宽、简、实”要求,用好农户申报、基层排查、部门预警3种监测方式,常态化排查与定期集中排查相结合,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防贫网格员入户走访,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同时,将识别认定时间缩短至15天,对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开辟“绿色通道”,先落实帮扶救助措施,后履行认定2纳入程序。统筹用好产业就业、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行开发式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省级组建防贫专班,设立14个市级防贫中心、181个县级防贫机构、2211个乡级防贫工作站,明确33.1万名村级专职、兼职防贫网格员,做到脱贫地区和人口全覆盖。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我省建立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精准分类模型,及早防范化解因灾、因病因意外返贫三类风险。2023年洪涝灾害发生后,我省组织相关部门和所有受灾县,全面摸排农户受灾情况,对出现住房倒塌、饮水设施损毁、产业收入大幅减少、务工就业不稳定的,及时开展识别纳入,全省新增监测对象均落实了帮扶和救助措施。针对监测对象中的重残重病群体,我省实施“1+9”重点帮扶,因人因病提供康复和医疗救助,切实消除因病返贫风险。设立县级防贫保险或保障基金,对因意外出现返贫风险的监测对象,第一时间发放救助金,避免大额支出影响基本生活。2023年累计向2.5万名监测对象发放救助3金9600万元,切实兜住兜牢了防返贫底线。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冬日时节,在县村口,“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标语闪闪发光。在村里的“农家八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