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一、教学时数计划教学时6学时。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了解春化作用的概念、反应类型、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了解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光周期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了解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了解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过渡、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以及了解一些有效的调控措施。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春化处理、调种引种和控制花期等。2.光周期现象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种、育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3.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以及调控措施:水肥、温度、激素等。(二)难点1.春化作用的机理。2.光周期诱导的机理。3.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4.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及其调控。在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中,花芽分化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转折点,标志着植物幼年期的结束和成熟期的到来。完成幼年期生长的植株的开花,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低温和光周期是成花诱导的主要外界条件。一些二年生植物和冬性一年生植物的成花需要低温的诱导,即春化作用。植物感受春化的部位是茎尖的生长点,多数一年生植物在种子吸涨后即可接受春化,而多数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只有当营养体长到一定大小时才能接受春化。植物在春化过程中,体内代谢发生了深刻变化。完成春化以后,植物能稳定保持春化刺激的效果,直至开花。在未完成春化过程之前,高温处理可引起去春化作用。光周期对植物成花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形成的开花刺激物能够传导,从而引起茎尖端发生成花反应。暗期长度对短日植物的成花诱导比日长更为重要。暗期间断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而促进长日植物开花。光敏色素参与了植物的开花过程,Pfr/pr的相对比值影响植物的成花过程,短日植物的成花在暗期前期要求“高Pfr反应”,在暗期后期要求“低Pfr反应”,长日植物与此相反。1春化处理和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调节植物的开花时期,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利用价值。植物花器官的形成和性别分化受环境影响较大。花粉的生活力因植物种类而异,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