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一、教学时数计划教学时数4学时。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即短距离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运输系统;了解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运输的方向和速度;2.了解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3.了解光合细胞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关系;4.了解植物体内代谢源和代谢库之间的关系;5.了解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源和库、P蛋白、胼胝质、转移细胞、比集转运速率、韧皮部装载和卸出、压力流学说、源库单位、源强、库强等概念。2.韧皮部运输的机理。3.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库细胞中淀粉的合成。4.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特点。5.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二)难点1.韧皮部的装载和卸出。2.光合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和调节。本章主要内容:1.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高等植物器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协作,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光合产物的主要器官。光合产物(photosyntheticyield)是最主要的同化物(assimilate)。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过程,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作物的经济产量不仅取决于同化物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同化物向经济器官运输与分配的量。1.1同化物运输的途径1.1.1短距离运输胞间运输有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及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1)共质体运输主要通过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物质与信息的通道。无机离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内源激素、核酸等均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转移。(2)质外体运输1质外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它是一个开放系统。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3)交替运输物质在共质体与质外体间交替进行的运输称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在共质体与质外体的交替运输过程中,常需要经过一种特化的细胞,这种细胞称转移细胞。转移细胞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其特征是:细胞壁与质膜向内伸入细胞质中,形成许多皱折,或呈片层或类似囊泡,扩大了质膜的表面,增加了溶质向外转运的面积。囊泡的运动还可以挤压胞内物质向外分泌到输导系统,即所谓的出胞现象。1.1.2长距离运输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长距离运输通过韧皮部的筛管。环割树枝后,由于有机物质下运受阻,在切口上端积累许多有机物质,所以形成膨大的愈伤组织或瘤状物。如果环割较宽,时间久了,根系长期得不到有机营养,就会饥饿而死。“树怕剥皮”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环割不宽,过一段时间,愈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