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第三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学校巩义市第三小学设计者马芳授课日期5月17日章节第七单元年级二年级下册学科语文课题《小毛虫》课型识字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完整、编织、消失”等词语。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重点难点能正确认读“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完整、编织、消失”等词语。教材分析1.第七单元《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是4篇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4篇故事指向一个主题————“改变”。《小毛虫》一课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长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结构清晰。第一至二自然段写小毛虫笨拙地在叶片上挪动,第三、四自然段写小毛虫尽心竭力编织茧,并将自己裹进茧屋。第七自然段写小毛虫最终化茧成蝶的情景。2.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生动细致。另外文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用词准确,语言丰富,便于学生词语的积累。3.课文开头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另外文中还有两处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含义深刻,凸显文章主旨,也让小毛虫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4.“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小毛虫》一课需要引导学生理清文脉,借助相关的词句讲故事。5.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依然要放在字词教学上,鼓励学生观察生字词,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本课计划用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通过自主识字的方法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读通课文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理清课文的脉络,有机进行说话训练,为第二课时复述故事做好铺垫。第二课时内容是品读文本读悟小毛虫的变化过程,感悟角色的心理,完整讲述故事,达到语言积累和运用的目的。学情分析1.前在状态分析识字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形声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等识字方法,但学生识字量的积累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却参差不齐,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性资源,是目前这个阶段重点探索的方向。阅读能力是随着学生识字量的积累以及掌握拼音的熟练度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但有拖腔、读不准轻声等现象,尤其在朗读长句子时,还没有达到根据需要适当停顿,需要老师指导。写字能力:多数学生有成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