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商品化与大众化进程中的艺术独立*马小涵(天津美术学院天津300000)摘要古往今来,交流与贸易从未退出人类的历史舞台。以绘画艺术为研究对象,经济的高度发展催动了艺术商品化进程,进而打开了艺术流向大众的渠道,推动了艺术的普及,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使艺术的指挥权从少数精英手里转移到了大众手中。但在市场的冲击下艺术受到来自各方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地考虑需求端的因素。从本质上来讲,艺术并不是当今被经济包装下商业链条的一分子,它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审美意识形态,应该拥有独立的发展方向,笔者通过分析艺术商品化和大众化进程并结合艺术家的例子,探讨了在此背景下的艺术独立发展道路。关键词商品化大众化艺术独立中图分类号:T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3)09-0074-03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利价值一直是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历史向我们证明了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兼顾在艺术上探索成功,而且广受市场欢迎。在当今经济大潮的推动下,艺术受到市场及与其相关其他因素或大或小的影响,艺术市场带来的巨大收益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艺术行业,过度追求利益价值而忽视艺术水平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要正确地对待来自大众与市场的冲击,在接受市场的同时不放弃对艺术价值的追求。有必要发挥艺术理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引导艺术实践的长足发展,为艺术实践引领方向,防止艺术作品的以量代质,平庸化、低劣化。笔者结合艺术商品化和大众化发展的过程,探讨在此大环境下艺术如何保持它的相对独立发展。1艺术商品化的发展过程1.1艺术具有商品化性质的条件价值是需要的体现,因为需要才有价值,但有些事物并不能满足什么实际的需要,但却很有价值。就艺术而言,艺术的价值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供需来划等号,“艺术价格”伴随着市场经济社会模式的到来而成为文化艺术领域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市场环境中,艺术的价值不等于艺术作品的价值,“艺术无价”体现的是艺术对人的生命活动的本源性的诉求和表达,它是有关人的生命的总体意义上的人文学的概念。“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反映的是艺术作品在挖掘、建构和呈现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性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方式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逐渐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精神文化需要,这种需要由艺术家来承担,像资本家拥有物质财富一样,艺术家拥有着精神财富,非艺术家不具有这种财富,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交易,艺术品也就成为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