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监督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必然产物。企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内控体系与法人结构过程中,内部审计是重要保障。近年来,众多企业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结合新时代发展背景,从监督评价、服务、信息共享多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突出其服务职能。但部分企业仍未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内部审计从“监督导向”向“建议服务”职能转变进程缓慢。对此本文立足新时代背景,深挖内部审计实践工作重点,持续探索内部审计服务职能,并提出一系列服务职能优化对策。二、服务职能的作用内审部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作为本级企业内设机构,内审部门信息来源广泛,能够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洞悉本级、上下级领导的管理责任,同时也能承担咨询服务职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的作用如下:(一)作为上级领导“参谋”企业内审部门的督查与服务职能并举,为上级领导提供准确督查数据,履行“参谋”的角色。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企业经营风险、收支活动、经济活动等的督查,同时考察各部门、各岗位绩效完成度,督查后形成书面反馈报告,为领导提供各岗位与部门工作完成度的精准数据,保证领导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企业决策的中立性[1]。(二)作为被审企业“医生”若企业为“总部+分部”的模式,总部承担分部的内部审计工作,被审企业的经营、投资、资金分配等活动均受总部内部审计部门督查,内审部门充当“医生”角色。内部审计发现被审企业存在投资风险高、生产数量不合理等情况需及时报备领导,管理层根据问题找出原因,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纠正被审企业的错误管理方式,促使其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三)作为其他企业“帮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需详细记录内审数据,在企业交流活动中分享“内部审计经验”,传授企业管理的预防知识,帮助其他企业有效识别风险,提前防范。作为其他企业的有力“帮手”,企业之间的内部审计工作需形成“输送+回应”的循环发展模式,同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具备“分享”意识,企业之间共享内部审计成果,互勉共进,合谋发展,促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三、服务型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一)内部审计服务范围小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资产清点等环节都应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参与。近年来,企业基本认识到内部审计服务的重要作用,但经营管理各环节内部审计的落实效果并不理想。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新的发展契机,但内审服务新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