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卷第4期2023年7月Journalof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Vol.17No.4Jul.2023doi:10.13316/j.cnki.jhem.20230705.010高等教育评价新时代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反思与重构赵锋(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收稿日期:20230412修回日期:20230605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1JZD053)作者简介:赵锋,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32.1774.G4.20230712.1012.001.html摘要: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存在教师教学评价主体不重视、评价标准反科学以及评价效能难以发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利益主体构筑的权力格局、科技时代所塑造的组织行为偏好和大学追求的效率最大化路径及其固化密切相关。为适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需要从理念到制度进行深度变革,实现基于“主体目的”框架的发展性评价与基于“教学学术”框架的系统性评价的制度重构。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发展性评价;高质量发展;“主体目的”框架;“教学学术”框架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G640文章编号:1673-8381(2023)04-0114-1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论断,这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学,关键在于形成对教师教学具有积极引导意义的评价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方案》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向,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新时代大学教师教学评价问题,如此才能将大学教育教学导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在新的政策与现实背景下,已有研究针对大学教师教学评价问题或进行历史梳理,或总结具体问题,或思考应对策略,均存在系统性不足且缺乏分析深度等问题,针对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开展制度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制度症结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管理者、同行及学生等多种评价主体在内的系统化制度体系。在历史脉络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实际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一)知行冲突:教师教学评价主体的不重视从大学教学主体对教师教学及其评价的基本认知来看,很难说相关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