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化传播引言大学生的乡土情怀是维系其日后选择扎根基层、建设乡村的精神桥梁。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见证了中国农村历史性的变化,同时,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以犀利的眼光来审视这种变化,提出具有批判性的深刻观点。目前,通过大学生的原创作品来对其展开零介质分析的研究成果尚且薄弱。贵州大学文传学院自2015年开始举办原创作品大赛,截至2023年已正式出版了六辑原创作品集:《溪畔清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原创大赛获奖作品集(一)(二)(三)(四)(五)(六)》(贵州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溪畔清音》系列丛书,可以认为,这些作品直接反映了当下大学生的情感流向。在《溪畔清音》系列丛书所收录的所有作品中,乡土题材的作品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自行创作的《溪畔清音》系列丛书中的乡土题材作品,并结合对相关作者的调研采访反馈,来透视当代大学生乡土情怀的内涵特征及实践表达,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一、当代大学生乡土情怀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风貌较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首先,乡村原有的自然风光与文化积累得到进一步延续,在新的发展机遇中,或保留着传统的独特魅力,或焕发出新兴的别样光彩,乡村呈现出难得的闲适与惬意;其次,磅礴快速的发展给乡村的传统体制带来了新的冲击,一种日益弥漫的感伤和忧愁的情绪逐渐浮上现代人的心头;再次,在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文化边缘地带的农村地区,和主流价值体系相悖的封建文化因子仍一定程度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鄙陋的习俗仍给弱势群体带来打击。基于以上三点,从《溪畔清音》系列丛书收录的乡土题材作品来看,当下大学生的乡土情怀按态度取向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赞美热爱这一类的情怀在当代大学生的创作中主要体现为对乡村风土人情的赞赏、对农村发展的拥护和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等。以对乡村风土人情的赞赏为例,如,散文《麦香》中,“一两小时光景,十几亩的麦子就被剥得干干净净拖到马路上享受阳光,新鲜的麦粒还能掐得出水来,放在嘴里甜甜的。”“热了就到地里摘几个麦茬西瓜用割麦的镰刀削了吃,麦茬西瓜是种在麦地里的,一般跟麦子隔行种,等麦子熟了,西瓜也熟了。”作者描写的华北农村生活简单质朴,但是温馨热闹、充满乐趣,全文乡土气息浓郁,洋溢新农村视域下大学生的乡土情怀及其实践表达胡蝶王承榕燕凌霞张金芝贵州大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