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蜡烛、火柴、玻璃杯(烧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一、导入新课师: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二、推进新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学生完成阅读后,引发思考: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师:现在我们就来观察实验,解决我们的问题。学生分组(两人一组)实验,边做实验边记录。1.点燃蜡烛前教师引导每组学生观察分发给各个小组的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闻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看其是否沉入水底。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小结]燃烧前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2.点燃蜡烛中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学生观察燃烧过程,记录燃烧现象。(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放入火焰中,1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前后的情况。(2)取一只干冷的玻璃杯或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杯壁出现的现象;取下玻璃杯或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现象](1)蜡烛熔化并发光发热,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梗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2)玻璃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小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火柴梗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玻璃杯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3.熄灭蜡烛后[现象]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小结]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结论]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圆柱、硬度小、略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着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水生成,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冒白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