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3.理解“⊂≠”、“⊆”的含义;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教学方法:讲、议结合法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问题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问题2: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如何?(Ⅱ)讲授新课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与集合B具有什么关系?(1)A={1,2,3},B={1,2,3,4,5}.(2)A={x|x>3},B={x|3x-6>0}.(3)A={正方形},B={四边形}.(4)A=,B={0}.(5)A={银川九中高一(11)班的女生},B={银川九中高一(11)班的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这五组集合中,集合A都是集合B的一部分,从而有: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即若任意xA,有xB,则AB(或AB)。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如果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就记作A⊈B(或BA⊉),即:若存在xA,有xB,则A⊈B(或B⊉A)说明:AB与BA是同义的,而AB与BA是互逆的。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都有A。例1.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1)N_____Z;(2)N_____Q;(3)R_____Z;(4)R_____Q;(5)A={x|(x-1)2=0},B={y|y2-3y+2=0};(6)A={1,3},B={x|x2-3x+2=0};(7)A={-1,1},B={x|x2-1=0};(8)A={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问题3:观察(7)和(8),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有何关系?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完全相同,从而有:2.集合相等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AB),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即BA),则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如:A={x|x=2m+1,mZ},B={x|x=2n-1,nZ},此时有A=B。问题4:(1)集合A是否是其本身的子集?(由定义可知,是)(2)除去与A本身外,集合A的其它子集与集合A的关系如何?(包含于A,但不等于A)3.真子集:由“包含”与“相等”的关系,可有如下结论:(1)AA(任何集合都是其自身的子集);(2)若AB,而且AB(即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A中),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subset),记作A⊂≠B。(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对于集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