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卷第1期广东蚕业Vol.57,No.012023年1月GUANGDONGCANYEJan.2023·148·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1.45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策略探究范军(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审美水平日益提高,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吸引力和实用性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乡村传统手工艺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文化传承、人才培育、推广方式以及市场拓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策略。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3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1-148-03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造物的古老智慧、审美意识、技术能力、伦理观念、产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科技、教育及经济价值。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五届大会通过了《关于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要求各国会员充分意识到大量包含丰富的文化特性和各地民族文化渊源的口头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应当采取法律手段和一切必要措施,对那些容易受到严重威胁的遗产进行保护。自此之后,抢救和保护具有鲜明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成为国家文化政策的组成部分。我国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原则、认证制度、保护措施、法律责任等做出规定,从国家层面对传统工艺进行立法保护。2003年,原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有利于推动保护工作,参照国际通行提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逐渐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文化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文化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成果。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2021BYS028)作者简介:范军(1978—),男,汉族,河南汝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雕塑设计。见》指出,“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