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第1期2023年1月—65—Vol.39No.1Jan.2023中国古代邮驿组织的产生距今已有3000余年,在世界通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从商代甲骨文记载的传递活动开始,至清末裁驿归邮为止,古代邮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存续了二十多个世纪,创造出了优秀的传统邮驿文化,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通过邮政类课程教学回顾传统邮驿文化,引导学生结合邮政快递业发展实际,创新性应用传统邮驿文化,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1传统邮驿文化的形成及其内涵1.1邮驿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邮”是指古时边陲地区传递书信的机构;《说文解字》中解释“驿,置骑也”,指传递官方文书的马、车等运输工具。邮驿泛指邮和驿相关的组织活动,不同朝代的邮驿有“遽”“驲”“置”“馆”“急递铺”“站赤”等多种称谓,但本质上都是古代官府用来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的通信和交通组织,因此将古代邮政的组织活动统称为“邮驿”“驿站”或“邮传”。邮驿最初起源于国家统治需要,因“通远迩于一脉,继往来以无穷”而被称为“国之血脉”,在历朝历代政府中具有重要地位。最早夏商设立邮驿主要用来传递军情政令,后来邮驿功能不断扩展,不仅用来传达紧急军事情报、国家公文书信,也可为官府、皇室及贵族运送物资;同时兼具驿舍功用,为过往官员、使者以及家属提供一定的交通工具和食宿便利。由于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空前繁荣,邮驿的功能也变得更为丰富,民间出现了“飞钱”汇兑支付,唐玄宗时期递送了中国第一份报纸《开元杂报》,邮驿从此具备了报刊发行的功能。为了巩固和强化政权,抵御侵略,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周秦以来王朝政府加强了驿站和驿路修传统邮驿文化融入邮政类课程教学的价值与路径赵会娟,侯晨,薛蓉娜(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课程思政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邮驿史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邮驿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价值,是邮政类课程思政的重要教学资源,挖掘具有传承与发展价值的思政元素,通过增加传统邮驿文化相关内容模块,选择邮驿历史素材开发课程思政案例,耦合邮驿文化重构课程内容体系等方式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为邮政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传统邮驿文化;课程思政;邮政类课程中图分类号:F61文献标识码:ADOI:10.13955/j.yzyj.2023.01.12.05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2020年校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