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1期宁波教育学院学报Vol.25No.12023年2月JOURNALOFNINGBOINSTITUTEOFEDUCATIONFeb.2023——————————————收稿日期:2021-09-23第一作者简介:陈丽琼(1995-),女,四川巴中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陈丽琼,阳德华(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可以提升个体的民族归属感和自我认同。作为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有效方式,班级管理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已然成为教学管理优化的重要问题。在传统文化视域下,当前班级管理仍然存在传统文化理论化、刻板化和浅显化的问题。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蕴,注重传统文化的生成机制,回归传统文化的本土创新。关键词:班级管理;传统文化;现实困境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60(2023)01-0111-04一、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华儿女经验和思想智慧的积累升华,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等内容,能够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个体道德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1]。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等育人环节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组织管理的一种,兼具育人和管理的双重性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已成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创新机制。班级管理指教育管理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依靠正式或非正式的班级规约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约束管理,保证班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班级管理通过对文化理念和社会规范的渗透教育来引导和管理学生的言行,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完成。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能够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价值理念、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3]。在班级管理共同体中,需要凝聚传统文化力量,打造和谐统一的教育管理共同体,以实现班级管理教育的最优化。二、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的现实困境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要立足管理理念,充分考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性。当前在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理念上,部分教育者只专注于有序规范的外在形式,忽视了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价值意蕴,导致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过程有所偏差。(一)传统文化理论化倾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