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传统乡村美学的叙事与象征——电影《隐入尘烟》解析李宏“80后”青年导演李睿珺已导演过多部电影:《老驴头》(2010)、《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2012)、《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2014)、《路过未来》(2017)等。2022年《隐入尘烟》在国内院线和线上视频平台上映,实现了票房上的逆袭,该影片入围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隐入尘烟》,在叙事上压抑对话,通过简约的语言,平缓的叙事,淡化戏剧化的情节冲突,以生活流式的结构,完成故事的叙述。通过情节上的象征与隐喻,开放式的结构,形成叙事整体,成功塑造了乡村普通人马有铁、曹贵英夫妇的喜怒哀乐与苦辣酸甜,传统乡村美学的叙事与象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传统乡村美学的构建与解构《隐入尘烟》以马有铁和曹贵英为主角,这两个人物属于乡村世界的边缘人和“失语者”。他们的婚姻是被安排的,生活是被歧视的,但是他们仍然恪守乡村伦理规范,与人为善。在生活中,他们话不多,甚至很多时候是沉默讷言的,但他们却相濡以沫。即便是贫贱夫妻的平凡生活,也有浪漫的一面,马有铁用麦子为曹桂英种上麦花,这样她就不会走丢了。这种浪漫化的电影想象,体现了两人顺其自然而又怡然自乐的生存态度。导演用近乎纪录片式的镜头,记录着麦子从播下到抽穗发芽,一直到收获,对燕子什么时候归来都做过详细的考证。在导演看来,“农民是处理时间和生命问题的人,电影同样也是如此”。(1)导演甚至不厌其烦地将镜头对准依靠人力畜力的原始劳作生活。将原始建房筑屋的环节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营造出传统的乡村生活图景。这是一种与今天机械化耕作的乡村生活迥然不同的劳作方式,现代文明似乎还没有影响到这里,但乡村中国却已处于变革的前夜。首先,导演所着力思考的是乡土中国中人与土地的关系。不同于现代人带有流动性和人身自由的特征,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人,依附于土地,经营于熟人社会。马有铁一直在乡村生活,他已经习惯了乡村的一切,尽管他在乡村世界的风吹雨淋中不停地搬家,或面临种种生存困境,但让他搬进县城的居民楼,他却苦恼于驴子放在哪里,鸡鸭鹅怎么办?就像卸下缰绳的驴无所适从。人与土地的依附捆绑关系在影片中得到了强化。人是依赖土地而生活的,影片中的台词,“麦子它会诉说什么”“土地都不曾嫌弃我们”,这一系列的乡村生活哲学观,深刻地影响并自足于乡土中国的人物内心。其次,影片中的人物情感仍是以传统乡村伦理规范为基准的建构。旧式的婚姻是说媒说亲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