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语言文化引言王力指出:“中国语的时间观念,除用情貌词尾表示外,还可以用副词。例如:‘我去’,这里并不表示时间,但若说‘我已经去了’,则‘已经’这一个词就表示事情已成过去。像‘已经’一类的词叫做时间副词。”在现代汉语中,像“历来”“向来”“素来”等时间副词使用频率很高,副词用来表示时间符合经济原则,因此当代学者对时间副词的研究颇多,而本文主要研究“到头”与“到头来”二词。时间副词“到头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经常用于口语句中,而“到头”的使用频率相比来说较低。刘红妮(2019)在讨论“双音副词+句中语气词‘来’”再演变为新的副词时,提出“到头来”是由双音节副词“到头”+句中语气词“来”词汇化而成的,到目前为止,已有文献中仅有两篇关于“到头来”的专文研究,杨洁玉、李思旭(2020)是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对“到头来”一词的特征进行分析,涉及其语义、句法特征和词汇化过程,认为其后连接内容多为反预期信息,比较全面的分析“到头来”的共时与历时特征;李晨(2020)从句法位置、搭配倾向、语用特点和演变发展四部分去分析副词“到头来”的用法与来源,更加注重对共时层面的研究。而目前对“到头”的专文研究颇少。因此,关于“到头”与“到头来”还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需要进一步考察。通过深入分析“到头”与“到头来”词汇化的演变过程和成因,以期能对两者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一、“到头”与“到头来”的词汇化过程(一)“到头”的词汇化唐代时出现了“到头”一词,其词汇化是由动宾短语到动词,再到副词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发展较快,在唐代均已出现。“到”与“头”连用最早出现在唐代,最初是动宾短语,主要是作谓语成分。例如:1.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唐·贾岛《不欺》)例中“到流”和“到头”很明显都是动宾短语,但这里的“头”并不是指身体部位,而是一个时间概念。因为“到”的动词意义凸显,动宾短语“到头”经过词汇化产生了动词“到头”,语义为“直到最后”。例如:2.死未到头何处觉,病来侵体恐谁争。(唐《敦煌变文集》)3.吹开吹谢苦匆匆,春意到头无处问。(宋·欧阳修《玉楼春·东风本是开花信》)4.妻子空争不到头,风流自古恋风流;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王实甫《西厢记》)作为动词,“到头”前可以有“不”“未”等否定词,主要是作谓语。副词“到头”的用法在唐代也已出现,用来修饰谓词性成分或小句,是副词的典型功能,语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