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2.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3.能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法与过程1.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2.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法.学习者特征分析: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勇于大胆的尝试,乐于动手体验,易于接受新挑战。但鉴于知识层次的限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欠佳。因此教学中需要老师搭建操作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重点: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对应位置关系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交流,充分展示“观察、操作——猜想、探索——说理(有条理地表达)”的过程,使学生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说理,体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融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地、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导学案中设置问题:1.⊙O的半径6cm,当OP=6时,点P在;当OP时点P在圆内;当OP时,点P在圆外.2.⊙O的直径8cm,点P为线段OA的中点,若线段OA=12cm,则点P在⊙O;若线段OA=8cm,则点P在⊙O;题型的设计为课上顺利完成知识的交融做好铺垫;通过小组的协作完成的目的是使学生与他人交流思维,1识链接若线段OA=5cm,则点P在⊙O.3、⊙○的半径为5,圆心的坐标为(0,0)点p的坐标(4,2)则点p()A在⊙○内B在⊙○上C在⊙○外D不能确定4、在△ABC中,∠C=90°,AC=3,BC=4,CM是中线,以C为圆心,以3cm长为半径画圆,则A、B、M三点在圆内的有_5、已知点P到⊙○上最远点的距离为8,最近点的距离为2,那么这个圆的半径为()A、5B、3C、5或3D、4小组互帮互助,课下完成,上课时各小组展示。学会与人合作。自...